產業概況:
- 養豬產業
由全球的觀點來看,中國大陸、美國和歐盟是主要的豬肉生產地區,我國2000年及2001年都維持在91萬公噸左右,約佔全球總產量的1%。以豬肉的消費量而言,仍是中國大陸、歐盟和美國居前三位;出口量最高的則依序為歐盟、加拿大和美國。2001年我國的豬肉進口量只1萬5千公噸,而自1997年爆發口蹄疫後並沒有出口。2001年我國的豬隻屠宰頭數約為1千萬頭,雖然養豬產業遭受到WTO的衝擊,但短期內飼養頭數還不至於銳減,主要係因為豬肉進口配額管制尚未完全開放。雖然我國豬隻的生產成本為歐美的1.2∼1.7倍,但進口豬肉的成本再加上稅金及運費後,相較於歐美,我國如能有效再提升效率及降低通路成本,則仍勉強具有競爭力。根據我國動物科技研究所資料顯示,養豬直接成本2001年為3,800元/百公斤,而拍賣價格平均為3,997元/百公斤,所以養豬戶仍有些許利潤,長期來看,經營效率良好的養豬場仍可留存下來,供應本土的需求。
- 草食家畜
未來我國的生牛乳產量應在34萬公噸左右,但是國內生牛乳的生產成本幾乎是美國的兩倍,所以產量有可能在2005年之前下降到30萬公噸。目前一般消費者較難接受國外進口的保久乳,所以國內業者仍有其基本的生存空間,但長期而言,在成本壓力及國外產品價格競爭下,生存空間將會變小。我國國產牛肉產量很少,約只佔國內需求的8.16%,目前國內牛肉佔有率以澳洲佔最多(約50%),其次為紐西蘭(23∼25%)和美國(約20%)。目前國產牛肉每公斤約80元,一般以鮮牛肉出售,其消費者為特定族群,與進口之冷藏或冷凍牛肉的消費族群有所區隔。
- 家禽產業
禽肉和雞蛋一直是我國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2001年我國禽肉的生產略升為72萬公噸,其中63萬公噸為雞肉。因近年生產成本已高於稅後盈餘;以2000年為例,生產成本為3,216元/百公斤,而平均出場售價為34元/公斤,稅後每百公斤損失23元。再加上進入WTO全面開放進口的衝擊,我國的肉雞勢必面臨離牧或合併的命運。雞蛋和鴨蛋近兩年的產量約維持雞蛋77億顆,鴨蛋5億4千顆。2000年雞蛋的生產成本約為20元/公斤,而平均售價才22.5元/公斤。預期往後仍會面臨生產過剩及價格偏低的困境,所以有待政府輔導。二,新興畜禽生物技術產業現況
最近三年,因政府大力推動形成生物技術產業的各項措施,已有200餘家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成立,其中與畜禽生技產業相關的有47家,然而以研發和生產畜禽為主軸產品的公司僅有下列11家:
業界(公司)名稱 產品項目 台灣卜蜂生物科技公司 育種技術及飼料添加物 大成長城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製劑及副產品 景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因轉殖動物製品 雙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膠原蛋白原料及製成品 晶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動物疾病診斷晶片 高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分子育種標記及生物晶片研發 台灣尖端先進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診斷試劑 達灣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診斷試劑 台灣鹽業股份有限公司 膠原蛋白製成品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膠原蛋白及副產品 美商百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因轉殖動物技術及製品學術及研究機構:
學研機構名稱 主力研發項目 台灣大學畜產學系 基因轉殖及複製動物、基因體技術、生物製劑和副產品開發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 疾病診斷和添加物檢測 中興大學畜產學系 基因體技術、生物製劑和副產品開發、分子育種標記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 疾病診斷技術、基因體技術 嘉義大學畜產學系 分子育種、種原保存 嘉義大學獸醫學系 基因轉殖 屏東科技大學畜產學系 分子育種、人工生殖技術 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 疾病診斷技術 文化大學畜產學系 遺傳育種技術 東海大學畜產學系 基因體和蛋白體技術、分子育種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疾病診斷技術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 種原保存和人工生殖技術、基因轉殖及複製動物技術、畜禽資訊庫、研發服務及科技推廣 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種原保存和人工生殖技術、疾病診斷和飼料添加物檢測、生物製劑和副產品、基因轉殖及複製動物、基因體和蛋白體、生物資訊技術、研發服務和科技推廣 中央畜產會 產業資訊、技術推廣和服務、產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