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國家公園時期

雪霸國家公園於1992年七月一日公告實施,並於同日成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我國第五座國家公園,復於1993年元月一日雪霸國家公園警察隊,以落實園區自然資源與人文史蹟之保護與管理業務。

1992年,雪霸國家公園成立之後,櫻花鉤吻鮭的研究保育與復育工作,便逐步轉讓國家公園接手。

1993年起,國內陸續展開武陵地區溪流水源水質(陳弘成教授)、七家灣溪集水區之遙測監測(李培芬教授)、防砂壩對鮭魚物理棲地之影響(徐美琳教授)、七家灣溪河床棲地改善(葉昭憲、段錦浩教授)、櫻花鉤吻鮭精子之微細構造(郭金泉教授)、種魚畜養及魚苗繁殖場規劃(蔡西銘博士)及櫻花鉤吻鮭族群生態(1994起,曾晴賢教授)等研究,以落實櫻花鉤吻鮭保育計畫之近、中、長程目標. 並與農委會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中縣政府林務局武陵農場等許多單位多年協商改善保護區環境。

1995年,武陵農場同意將七家灣溪兩岸之緩衝帶擴大為五十公尺作為保護區的核心區,並已同意釋出20公頃鄰近溪流的蔬菜地,供林務局等有關單位造林涵養水源。

1997年,中縣政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於1997年十月一公告該地為野生動物保護區雪霸國家公園也將武
陵路
以東的果園和菜園徵收之後種植樹木,並設置污水處理場以改善武陵地區水質。

1998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葉昭憲、段錦浩、連惠邦三位教授,利用水工模型進行防砂壩改善試驗,若能成功將可作為爾後台灣河川整治之參考. 此外,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也調查可能作為域外放流的場所,而近幾年來,台中縣政府也希望推動環山地區生態保育團體的成立。


環境棲地的改良 族群調查人員 魚苗繁殖場規劃 核心區的造林工作 高山溪四號壩的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