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社會學
∼後工業社會

 


接觸社會學以來,我似乎對社會變遷的進程一直接收到的是:
狩獵 → 畜牧 → 農業 → 工業
又在許多的學習上,如馬克思的社會思想與亞當 史密斯的古典經濟宣言,從小學生便接觸的名詞「工業革命」慢慢的從一個抽象的概念轉變成一個切身'可以侃侃而談的一個命題。但在一連串的學習中,一個問題一直隱約的浮現,那就是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真的感覺的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嗎?


(雖不知目前的教育有否提及)從前我上歷史課,教到的就是工業革命的形式與影響,不外乎提到『孤星淚』'經濟大恐慌及共產革命,
相對的,便是一些經驗之知,像貨幣'工廠生產主導的經濟和資本的使用,公民與道德和三民主義的教育,也講到了國家現代化的指標:「工業化」,並以台灣大量的工業成果為例。正在學習這些觀念時,一種教育方針卻一步步的逼近,就是專業'科技'科學'資訊的強化,大家都知道功課好是為了上大學,可是「念好書上大學可以當大老闆鑽大錢」的觀念卻一點一滴的淡薄了起來,管理技術訓練的重要性超越了經濟計算利潤的栽培,事實上誰也曉得當今當老闆的都贏在管理上,利潤計算的實際價值都落到了較低階層的秘書職業。

一、 從無機物到社會
生物的起源是生物學家爭便已久的話題,從創世說到有機源論,一般現在相信的是無機源論,指生物的起源是從遙遠的地殼活動將許多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藉由遺傳物質(DNA)的合成,可以被定義為生物的物質形成,蛋白質的結構與營養'脂質的隔離保護,…,完整的生物以單細胞的異營活動存在。當合成有機物的活動漸漸消失,異營的環境急速萎縮,細胞的自營系統應景而生,從而形成了動植物的分野。


兩者的演化之道大同小異,大抵是由原核到真核,單細胞到多細胞,群聚到分工,逐漸的系統化個體出現,他們不像群聚生物,任何一個其構成細胞都可以獨立出來重新發展,而依靠熟知複雜的生殖行為來繁衍後代。數億年的生物歷史,生殖行為將支配了生物的物競天擇的演化路線。


個體的互相,從生物發展出神經系統前便以愈加複雜的方式交織,人類被相信為此種生物行為的極致表現的終點。從熟知的社群活動'酋長制度及各種文明的開始,都可歸因於人人溝通的起源,獵物的分配,生活物品的進步與分工合作,兩性的階級分化到職業化社群,道德倫理的加諸與戰爭,政府,統治封建和階級化社會,革命與經濟的改造,科學挑戰宗教到工業革命,自由經濟到世界大戰……


歷史的軌跡,是大家都相信的一個觀念,就是歷史事件是循著一條時間軸一個個填上去的。對任何一個人而言,這是學歷史最快的方法。但是以這種方式思考歷史,卻從未解答了這個重要的問題:歷史的功用在哪裡?將第一個DNA出現的年代到公元2001年,一切的事實都在這條線上,甚至有些還被我們有意無意的扭曲,我們看的到什麼?
哲學'經濟學與社會學都有共同的見解,就是從歷史的軌跡,看出許多隱藏在邏輯'理論之下的一些神秘東西,就像亞當˙史密斯的『一支看不見的手』。但是下一個問題迎面而來,就是這些『看不見的手』是些什麼東西?在我所及的文獻中,提到的「可能」(雖然他們都堅稱它們為「就是」)有神'方向'束縛與動力。如果真的有神,那這些討論就廢了,一堆人搞半天輸給兩千年前的兩巴掌;方向論者類似惟心論,雖然我沒有什麼研究,就是今天的一切都是既定的事情,以後也是,如果如此,那遲早有一天社會學會成為未卜先知的預言學,人活下去的意義瞬間被剝奪,這種文明結果或許在遙遠的什麼阿里不達行星的宇宙文明研究所會造成震撼;後面的兩個大概就是指鐵軌與火車頭的問題,拿這個問題問小學生,就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一樣,無解。曾經的論點,以馬克思與史密斯的比較明顯,就是比較強調動力的觀點,鬥爭和利潤最大化,兩個火車頭在一條工業革命的鐵軌上相向鳴笛了五十年,骯髒焦黑的鐵軌好像很重要,又被忽視了五十年,直到兩輛火車頭突然間跑同一個方向,大家才突然發現鐵軌在地上繞了一個大圈,忙著找這匯集的鐵軌走向何方。


對種種「後xxxx」的研究,就是社會學研究錄上繼馬克思與史密斯之後,第二次大規模將頭轉向前方的一次改造。


二、 後工業社會
講到工業革命,難免的印象就是在龐大的工廠與濃煙下,人民窮苦的倒在路邊的景象。之後的歷史又是一段段的事實:大戰'跳樓的銀行家'列寧與希特勒的煽動革命'大戰'FBI和KGB'莫斯科的戰車。突然間,無產階級消失了,壟斷的資本家消失了,倡言推翻政府的革命家消失了,金錢仍在打通與被堵之間掙扎,棄人民於不顧的支配者,臉孔越來越模糊……。


社會在封建社會到工業社會,一個共通點就是階級的封閉性,工人便成資本家的可能性就像農民要變成領主一樣難。可是這種封閉性在今日卻不存在,所有所謂的階級,或者職業,都有高度的被取得性與流通性,歌星變總統,這種笑話現在似乎越來越冷了。綜觀今日社會,可以提出的職業或階級,(按此書之說)有統治階級'科技階級'技術階級'和人文階級,我個人加上了資本階級,畢竟財團,這種東西實在還有一些影響力;純粹的勞資分階,幾乎消失殆盡。
教條式的不變可變資本,生產要素的一大堆什麼,都不是今天的主題,有利社會的「生產」源自科技科學的進步,源自各大學'研究單位'政府機關等等,流通的資本,變成各種的資訊,藉由科技而高速傳送到地球的每一端,開始被認為掌握社會的人,從肥肥的資本家,變成了削瘦大眼鏡白袍的科技人員。


一個未定名的新時代就在這裡,而之中的人還搞不清楚。工業革命帶來的一連串失敗性震盪,讓一直專注於自然法則的社經學者不甘不願的承認完全的人為災變,馬耳薩斯'馬克思'史密斯這些人都相信最後限制人的是自然,世界大戰讓人們領悟到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限制早就到了飽和,新的規範'新的統治'新的體制必須出現,就像這本書所說的,幾乎都是討論到社會體制操控規劃的問題。所謂後工業的軸心,也就這樣一步步的成形了。


三、 知識暴走

像本書所描述的事件,指出1945年核子試爆與使用造成了科技的震盪跨越,在冷戰到今日,使用核能已經是全球性的問題,敵對的陣營都為此妥協。希特勒在人類文化的貢獻,在於體育運動的媒體化與科技人才的新培訓運用的方法,戰後世界明顯的在科技人數與質量都嚴重狂增,迅速的吞噬了社會的大多數資源,公共問題'政府公司的管理運作,都和那些瘦高戴眼鏡的傢伙們扯上了關係,光是純粹的諾貝爾獎得主,就可以扭轉了一場國家元首的選戰,什麼東西現在都以高速傳送與複製為目的,有形的商品化,無形的也商品化,創作'表現'才能或知識,都是營利的東西,優秀的賽跑員本身就是商品,相對的就有一大堆『他的』跑步鞋在世界各地販賣;越來越多的人預測將來的政府會充滿眼鏡,更多的人抱以質疑的心態看這個問題,社會學家在辯他們的,研究在繼續,政策在擬定,科技在進步,支配在轉型。


我在兩個學科上發現的一個異樣是,像社會學的研究,總是以少數幾個人為核心研究對象,假如沒有新的突破,鑽下去就是了,反正社會又不會逃掉,總有找出的一天,所以許多的文獻資料,看多了就是一種深度的程度,看了就懂更多,不看也罷,只是讓自己的視野縮小一點而已;像生命科學的研究,東西一天天出來,其實不怕拿不到,只怕拿到手發抖,眼睛脫窗,某些意義上,不看,那這個人就報廢了。現在的社會,其實所有的問題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就是一大堆的『必須資料』傳來傳去,就是這段的標題『暴走』,社會如何消化他們?


工業革命的災變讓人們體會到逍遙自在的實驗式面對社會問題的結果,社會一種新的統治方式也隨之出現,就是計劃性的統治,從尋找問題的計劃,到解決問題的計劃,牽扯到龐大的調查'計算與分析;同時,自然資源的短缺更使我們注意到衡量社會成本與利益之間的妥協,簡言之,又是一大堆的資料;當代社會強調參與,所謂民粹主義,或柔和一點的民主,都是龐大的人數,龐大的資料,要在統治者與民眾間迴游。其實我在看完這本書後發現,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知識暴走,像工業革命時瞬間龐大的資本集中一般的令人惶恐,效率,其實已經和知識吸收的速度化上等號,社會機能的評量,和資訊的傳遞流暢度與速度'廣度也越來越契合。消化資訊慢的公司註定要倒閉;消化資訊慢的政府註定要改革;消化資訊慢的單位註定要失敗;消化資訊慢的個人註定要脫離社會主流的生產線,因為他在政府不能有足夠的資訊判察民意'衡量政策內容與優劣,在公司不能對上對下有效快速的處理每一項細節,在單位不能以更新的資訊精密的解決當前的問題;……。


當前社會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統治者在面對知識暴走的衝擊下,仍沒有一個有效的體制去面對他。可見的社會問題'環境問題'國家問題,累積在政府與公司裡,而政府公司仍沒有以占多數'正受這些問題所苦的民眾為考量,或在科層體制中打滾,則社會必定延宕在一暴走的階段,直到科技飆到我們社會已經不能處理的階段,如複製人或發現外星人,是否又是一場崩潰的來臨?


四、 生靈智慧與人性
比較之下,許多動物其實比人類要聰明多了,像人盡皆知的DNA遺傳密碼,上億的資訊碼也是在每一個生物體中像資訊一樣流通,只有密碼的錯誤,不曾有所謂『暴走』的現象。其實每一個生物分子資訊的流通,都有龐大複雜的分子機制運作,一大堆的蛋白質在介入;世界無數的研究單位,就像眾多的社會學家,面對細胞這一個大社會,抽絲剝繭想找出他如此完美的原因。


只是,如此一個完美的機制,很難讓人想到說單純的一堆無機物,打打雷煮沸一下就可以形成,再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千世界,達爾文的演化學說到今天,爭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其實只是皮毛,連最尖端的分生'生技等高等生命科學範疇,都往這方面著手,想找出這一切的那『看不見的一隻手』。眼前的一個烏托邦,就在到處,甚至自己身上,只是就像生命科學,分門別類一大堆,誰都在堅持'也沒把握抓到了問題的核心;社會研究也是,各種理論學派,甚至加上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哲學等,是誰做了重要的部分?


就像我這次嘗試將後工業社會與工業社會的比較一樣,或許結論不正確,但是我想繼續的強調『資訊暴走』的一個論點,就像細胞的DNA,以不容置疑的是最重要的訊息傳遞物,維繫了細胞的一切機能,我想我們的社會一定也有一些東西必須擔當這項任務,曾經的文字語言,曾經的商品,可是今天,維繫這項功能的東西出了嚴重的問題,顯示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仍然有許多問題要解決。一方面解決現在,一方面又要承先啟後,找出那真正控制人類社會的秘密,就像演化論的未知結果一樣,來試著去建立像細胞一樣完美的烏托邦。


至於這一本書,我想如果不是他,我的結論思維也不會如此豪邁了。也感謝老師提供這本好書供大家閱讀。

2000/10/12 Dinosaurs


清大思潮社讀書會

後工業社會在台灣

 

   小學國中的時候,歷史課本都還在說我們正在邁向已開發國家
     已開發國家、現代化國家、與國家工業化是互相支持與相近的名號


   但是成為已開發國家之後,我們面對的問題自然就和越南與阿根廷不一樣
   強調台灣經濟起飛與社會工業化的國民黨威權時代處理社會問題的手段
   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台灣了 這是台灣每個市井小民都朗朗上口的東西

   只是現在的台灣,顯然的還在迷惘著

     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的定位

       對我們所面對的社會經濟問題

   我們的社會本身,都尚未意識到二十一世紀的台灣,
   已經是一個後工業社會的國家了


   1970s的年代裡,美國的社會學已經注意到
   抱持著完全不同建國理念的美國與蘇俄,竟然有如此驚奇的社會相似性
   以工業化迅速起家的兩大強權,同時在面對許多工業時代尚未面對的課題
   他們才認識到,美國與蘇俄已經超越了工業化社會的進程
   與促成了1976年這本書的出版
    而他們在三四十年前所觀察到美蘇的難題
    正是現在的台灣所面對的一切

    也正是因為代表工業化社會的主軸"經濟起飛"一詞在台灣所面對的無力感
    讓我們必須藉由其他國家對自己的認識
    試著研究現在的台灣 究竟是個什麼鳥樣



導讀大綱

檢討台灣 引述後工業社會議題

補充資料一

建構後工業社會
從台灣看經濟產業面

第二章 從商品到服務

根據後工業社會的性質, 政府成了社會上唯一最大的雇主 (p.193)
國家財政危機 The fisical crisis of the state
˙ 提高經濟成長率
˙ 增加政府與服務部門生產力
˙ 增加稅收

組織化的社會 Organizational society
實際情況是各式各樣的組織正在大量出現, ......, 他們終將成為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們生活的地方。(p.199)

建構後工業社會
從台灣看制度面

第四章 公司的從屬性
第五章 社會選擇與社會計劃

Case: 中華開發 台塑
在二十世紀最初幾十年形成的企業與公司是這些歷史形式以外的一種新社會發明。......他們這樣做時採用了功能理性思想和經濟化思想, 以此作為處理社會關係的一種方式。(p.336)

公司是經濟化的機構, 但也是其成員的生活方式。(p.349)

代議制政府的理論反映出社會面貌是個 "力量的平衡" 。(p.377)
......因為, 他沒有考慮到今日國家政策的三個最有決定性的特點或正在行程的因素:(p.378)
˙外交政策的影響
˙社會的未來取向
˙社會的技術決策

建構後工業社會
從台灣看權力面

第六章 將來由誰統治?

政府接受計劃和科技專家治國方式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戰爭而不是由於和平。(p.432)
˙Wehrwirtschaft 國防經濟
˙A mobilized society 動員的社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軍事技術已經取代了馬克思所謂的生產方式而成為社會結構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p.434)

Case: 高鐵案
殷琪說:將高鐵震動解釋為"樑柱共振", 並且以此作為討論的決議, 是違反科學精神的行為, 相當不理性與不專業。
Case: 公投爭議
游院長說:專業不能凌駕民意。
......, 重大的社會轉折點都表現為政治的形式。最後掌握權力的不是科技專家治國論者, 而是政治家。(p. 438)
民主參與的革命, 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對社會 "專業化" 和後工業社會中出現的科技專家治國決策形式。(p.444)

後工業社會的圖像

導論
第一章 從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

歷史:從一次世界大戰到二次世界大戰

歷史:從馬克思到蘇聯

˙服務業經濟的產生
˙專業與技術階級的優越地位
˙理論知識的首要性
˙技術的規劃
˙新智識技術的興起

後工業社會中的我們

第三章 知識和技術諸層面

對任何新階級來說, 必要的基礎是在舊統治秩序之外有一個獨立的體制基地。對科學家來說, 這個基地就是大學。(p.285)

˙過去二十年中, 大學已經承擔了許多擴大的機能。(p.302)

˙......但是, 把資金分配給這一個科學項目而不分給另一個項目的決定, 卻是由一個政治中心而不是一種市場決策作出的。(p.323)

 


Dino對後工業社會議題的相關短文


LSBT5163 生技產業 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