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週 湖沼溼地生態系
第一部份溼地:
溼地構成的要素:
海岸溼地的環境特性:
濕地的功能及重要性:
1.調節地下水水位。
2.保護海岸。
3.防洪護岸。
4.維護漁業資源。
5.淨化水質、保留沈積物。
6.野生動植物的庇護所。
7.娛樂、解說教育。
溼地的保護工作:
1.建立環境基本資料庫,以了解環境承載量。
2.加強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核,以保護環境資源。
3.加強環境教育,以增加一般大眾的保育概念。
宜蘭地區:蘭陽溪口
竹 安
五十二甲(利澤簡)
無尾港
台北地區:挖子尾
關 渡
立 農
華江橋
新竹地區:港南(客雅溪口)
中彰地區:大肚溪口
嘉義地區:鰲 鼓
台南地區:四 草
曾文溪口
高雄地區:高屏溪口
屏東地區:龍鑾潭
台東地區:大坡池
(事實上台灣類似的溼地尚包括許多平地型的湖泊或是沼澤、例如台北五股、花蓮鯉魚潭、埔里鯉魚潭、宜蘭雙連埤等等重要地區)
濕地(wetland)簡單地說就是陸域與水域之間的轉換地帶;狹義而
言,乃一般人所謂的沼澤;但廣義而言,海岸和河口的潮間帶,湖泊邊緣
淺水地帶及河川行水區皆是。其類型則大致可分為紅樹林沼澤、泥質灘地
及草澤地等三種。
濕地必須具備有以下三種性質中之一種:一、該地至少是週期性的,
以水生植物為優勢。二、基質主要是無法排水之積水土壤。三、基質非為
土壤,而在每年生長季之某些期間內,為水所飽和或有淺水。
濕地以往被認為是無價值的、低產能之地,因此被大量地排除水、埴
土作為農業、住宅工業使用;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濕地其單位產能為稻
田的六倍以上,且對生態維護極為重要,有如大地之腎,其功能及重要性
如下:
1.調節地下水水位。
2.保護海岸。
3.防洪護岸。
4.維護漁業資源。
5.淨化水質、保留沈積物。
6.野生動植物的庇護所。
7.娛樂、解說教育。
因此未來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保護工作:
1.建立環境基本資料庫,以了解環境承載量。
2.加強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核,以保護環境資源。
3.加強環境教育,以增加一般大眾的保育概念。
台灣濕地現況調查採訪
原始資料來源:民生報 旅遊專刊 1997.05.21
電子資料檔來源:forjjlu@TWserv.csie.nctu.edu.tw(台灣文化資訊站)
最近更新日期:一九九七年六月五日
記者 邱勤庭/報導•攝影
關渡沼澤位處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屬於複雜生態體系的濕地,在候鳥遷
徙路線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此一草澤區,多年來經過保育團體大力爭
取,台北市政府已同意徵收並闢建關渡自然公園,將成為台灣首座自然公園,
也是兼具生態、保育、教育和休閒的多功能公共空間。
關渡自然公園可說是由保育團體聯手促成的,適足以為各保育團體對河口
濕地開發案爭取保育的模式。關渡自然公園歷經台北市從李登輝到黃大洲五位
市長,徵收經費由最初的二十餘億到目前追加超過一百五十億元,其間,鳥會
與保育團體不斷遊說,長期與黨政及民代系統溝通協調,最後陳水扁市長上任
後,龐大的徵收預算才終於有了著落。
台北市野鳥學會林金雄表示,公園預定地在關渡沼澤區堤岸內側,五十五
公頃的大片淺水草澤區,一直到大肚路,其間有農田、草澤、淺水塘等多樣化
地形。堤岸外屬紅樹林沼澤區,是雁鴨和鷸珩科鳥的棲息地。草澤北側有大屯
山與關渡平原,南側隔著社子島與基隆河對望,西邊是林口台地與觀音山。
資深鳥友兼自然作家吳尊賢表示,關渡宮是關渡沼澤的明顯地標,也是絕
佳的瞭望台,可以鳥瞰整區的地理景觀,天氣睛朗時極目可望周圍山景、河流
和整個關渡平原。
由台北市野鳥學會推動的賞鳥活動,已培育出許多喜歡大自然和賞鳥的民
眾,也把關渡沼澤的知名度大為提高。順著堤岸的賞鳥路線,平日有單車、騎
馬和步行者,清晨或黃昏,社區民眾則常到堤岸活動,假日的賞鳥人潮更是把
堤岸擠得水洩不通。
從堤防往關渡沼澤區看,幾乎隨時可見鷺科鳥出沒、雁鴨科悠閒的在紅樹
吳尊賢表示,關渡的豐富鳥況,早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探險家史溫候就有賞
鳥紀錄;民國六十二年八月到六十四年五月,布萊克蕭記錄了一百八十四種
鳥;台北鳥會從六十二年到七十年間也記錄了一百七十一種;七十一年九月到
七十二年十月,生態作家劉克襄記錄鳥類超過一百種,沙謙中從七十二年到七
十三年的十五個月中,在關渡記錄了一百三十九種。
在潮汐漲退之際,鳥類棲息或覓食會有所變化。當河水位上漲時,水鳥陸續飛進草澤區的稻田、水塘或泥地,若在堤岸上架起二十五倍的單筒望遠鏡即可一目了然。退潮時,鳥兒再飛往紅樹林區,只要在關渡宮停車場或到社子島上,常可見紅樹林下方泥灘中的小水鴨、花嘴鴨和鷸珩科鳥類。
林金雄說,關渡自然公園將把人造設施降至最低;解說中心與觀景台將設在目前靠大肚路旁的高爾夫練習場原址,堤岸也會維持原樣,即使草澤區日後淹水,也讓其自然消長。另設賞鳥小屋、步道、賞鳥廣場、戶外教室、研究站等,兼具景觀、教育、研究和休閒等多種功能。
最近流行的賞蟹活動中,長達兩公里的紅樹林,平時有黃頭鷺、夜鷺和小白鷺棲息其間,除了賞鳥外也是一個相當好的賞蟹處。坐在堤岸上,取出八倍的雙筒望遠鏡,很容易透過望遠鏡發現和辨認泥灘上或紅樹林區裡的弧邊招潮蟹、清白招潮蟹、角眼拜佛蟹。台灣厚蟹和摺痕相手蟹,偶爾會爬上堤岸或水筆仔根部。
草澤區的動植物也是關渡沼澤精采的部分;植物以蘆葦最多,另有雙穗雀稗、舖地黍、茳茳鹹草和香蒲等。值得介紹的是早期淡水河和關渡一帶,茳江鹹草數量很多,是港口漁民用來串魚的好材料。鳥類方面,孤立樹枝上的澤鵟是草澤上最搶眼的明星鳥;牠們經常捕捉出來覓食的紅鳩,餞俐的捕獵技巧令人嘆為觀止。草澤上另有許多本地留鳥和陸鳥棲息。
在水閘門附近草叢,有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緋秧雞、黃(脊鳥)鴒、灰頭鷦鶯、褐頭鷦鶯和大葦鶯等。水田裡有田鷸、彩鷸、磯鷸、青足鷸、紅領瓣足鷸、高蹺珩等。小漁船碼頭附近有夜鷺、紅鳩、小白鷺等。鳥友指出,關渡沼澤的鳥況相當好,一年四季都有各種不同的鳥類出沒,到關渡賞鳥四季皆宜。
到關渡沼澤,開車可從百齡路的大同電子對面小路進入,沿著磺溪旁堤岸穿越貴子坑溪直到堤岸。公車有多線到關渡,三○二路直抵關渡宮下車,從關渡宮旁停車就可親近紅樹林、招潮蟹和度冬水鳥。
外地到關渡賞鳥,食宿也非常方便,如果遇到假日,不妨加入鳥會的活動,有專人解說導覽,對剛入門或外地遠道而來者, 有很大的便利性。
記者 邱勤庭、李坤建/報導
香山濕地的物種豐富,正凸顯了此地生態系的平衡,並展現濕地的既有功能,不僅潮間帶的魚蟹螺貝等可供鳥類食用,內陸又有三百多公頃港南海埔地,提供最佳的棲息環境。去年三月十九日在澳洲布里斯班舉行的國際拉姆薩公約組織會議中,鑑於新竹香山濕地的重要性,已正式將這裡的潮間帶列入東亞水鳥保護網的一環。
清華大學教授李雄略表示,香山的生態敏感範圍北起新竹漁港南堤、南迄竹苗邊界, 東自十五號省道、西至二十公尺等深線,包括所有保安林地,並含香山丘陵山坡地,但新竹漁港特定區計畫、朝山都市計畫及浸水垃圾場除外。
經省府核准開發的香山地區,新竹鳥會從八十三年四月到八十四年三月間曾進行大規模調查,在新竹頭前溪到苗栗中港溪之間的濱海地區及香山牧場周圍計畫取土區範圍內,共記錄了四十四科、二百零一種鳥類,占台灣可見鳥種的百分之四十五。就鳥種分布而言,以頭前溪和客雅溪區域一百五十五種最多;取土區鳥種還包括過境的灰面鷲、赤腹鷹等,過境季節落鷹、起鷹的盛況,與彰化和墾丁不相上下。
新竹鳥會魏美莉說,香山濕地雖經西濱公路開發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但是從客雅溪口到苗栗縣界的十公里海岸線,溪流沖刷帶來豐富的河口生物,加上漲退潮時形成的兩公里潮間帶,仍是候鳥的重要棲地與覓食區。
長期在香山海岸觀察招潮蟹的劉烘昌,到去年底止已在香山濕地發現四十種蟹類,總數量達二億五千隻以上,其中以超過一億隻的短趾和尚蟹最多,是台灣招潮蟹族群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一處濕地,也是大肚溪口以北僅存的最大範圍泥灘地。香山估計有一萬隻屬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招潮蟹,此外,當地的斯氏沙蟹、萬歲大眼蟹、寬身大眼蟹和清白招潮蟹,都是台灣沿海各聚集區中最大的族群。
雖然香山濕地的重要性已獲國際認同,各種學術會議與環境影響評估會議中,專家學者也都一再呼籲開發海埔地將使自然生態無法回復,但由省市政府組成的香山區海埔地開發計畫執行中心,仍在今年三月十日對於環境評估影響作出「函請環保署提下次大會,毋須再辦理初審,並於大會中表明開發單位之立場等」的決議。政府單位的執意開發,已使香山濕地岌岌可危。
台灣沿海長年有自北南下的海流,加上頭前溪與鳳山溪每年約三百萬噸的漂砂,使得新竹漁港的突堤效應加劇。目前北堤淤沙嚴重,並阻塞漁港河道,南岸海流刮砂嚴重,造成海岸線內移,同時浸水垃圾場的汙染影響了沿海漁業資源,連建好的海水浴場都遭池魚之殃而無法使用。
「新竹市十六公里的海岸線,已毀了頭前溪到客雅溪段的六公里,目前只剩下香山的十公里;如果香山再開發,新竹人就沒有乾淨的海灘可留給下一代了。」一位居住新竹三十餘年的市民激動的說。
省府核准的香山區海埔地開發計畫規模極大,北自客雅溪口,南至南港村無名溝海口止,南北長約十公里,東西寬自現有海堤起至低潮線止,平均約十五公里,總面積一零二五公頃的海埔地將分北、中、南三區開發。
其中,北區開發面積最大,占七百四十四公頃,計畫從客雅溪口至海山船墺興建工業區,預計讓兩千八百家廠商進駐,工期九年半,開發費用初步概算一百卅二億元,環保署目前僅完成第二階段評估計畫,由於環境影響評估未能通過,計畫已暫時停擺,而就算營建署等單位通過,然後再填土興建,最快也要廿年左右。中、南兩區曾傳出要建火力發電廠或民航站的接駁點,不過,相關報告書還未出爐。
前新竹市鳥會理事長、現任中華鳥會理事長郭承裕表示,香山濕地是新竹最後一塊未開發地,規畫得宜可提供大眾戶外休閒空間,在生態保育、學術研究與休閒遊憩上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如果堅持開發,在繁榮地方經濟、照顧漁民的生計之外,應有妥善的前期規畫與嚴密的後期管理方案,對遊憩產業做適度開發,以達到生態保護與資源運用共存共榮。
在鳥會的構想中,香山濕地可規畫成休閒度假主題園,十六公里長的海岸線可設置漁人碼頭、沙岸海洋生態博物館、露營野餐休閒區、海洋原生植物園、野鳥公園、腳踏車道、度假漁村、工藝博物館、民俗漁市及碼頭、商店街、紅樹林主題教育區等。
郭承裕指出,新竹漁港設有鹽害測試台,證實所有建築物都會受到海風侵蝕,工業區根本不適合廠商進駐;其次,工業區一旦開始運作,可能所有沿海生物帶都會破壞殆盡,漁民無法謀生,野鳥棲息地也將隨之蕩然無存。
郭承裕說,他們不是反對開發,而是要以照顧大眾生活為著眼點。然而,省府和新竹市政府卻表示,新竹地區除香山可配合地域發展以外,再無一處可提供大面積的土地,因此,「其他開發區位都無法替代此計畫」。保育人士對這樣的說法,認為十分偏頗。
去年,賀伯颱風造成海水倒灌,造成客雅溪附近農田嚴重受損,新竹市政府向台灣省水利局爭取了一億元經費,從二月底開始整治客雅溪出海口段,並進行填土計畫,砍除部分木麻黃保安林地。保育人士表示,這一片木麻黃林是黑面琵鷺等珍稀鳥類的棲地,填土及整治等「人為破壞」將使河口濕地不復存在。
新竹市長童勝男則認為,整治客雅溪是為維護市民的生命、財產,除有防洪功能之外,將在高灘上闢建河濱公園,也兼具休閒功能,今年度規畫的一、二期整治工程是從出海口到浸水里的香雅橋。工務局有關官員坦承,整治一定會破壞部分濕地,但客雅溪不整治,下次颱風時海水倒灌的悲劇一定再度發生,「究竟是市民的生命安全重要,還是保護鳥類的棲息地重要?」在人命關天的前提下,童勝男表示,客雅溪將分年、分段逐步進行整治。
香山濕地掀起一場因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育所引發的爭議,但在各說各話的情形下,雙方似乎難有交集,其中到底缺了什麼?答案應該是:國內少了強有力的仲裁機構。
觀光局於六十一年規畫,從蘭陽大橋到出海口七公里的的雁鴨保護區,七十三年再由行政院公告為蘭陽溪自然保護區,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亞洲濕地調查也再將蘭陽溪口列為台灣十二大濕地,同時成為國際級賞鳥據點之一,更凸顯蘭陽溪口濕地的重要性。
自然作家吳尊賢表示,宜蘭是台灣開發較慢的地區,因此蘭陽溪口一帶的自然環境得以保留,直到民國七十年左右,國內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提升,才陸續有保育團體的觀察記錄。
儘管宜蘭地區的開發起步較晚,鳥況觀察紀錄卻很早。最早可溯及英國探險家史溫侯在一八五八年所撰寫的旅行報告,其間就提及蘇澳附近海邊的鳥況;英國生物學家柯靈烏博士也曾於一八六六年到蘇澳,記錄了岩礁上有許多海鳥棲息的生態環境。
吳尊賢說,日據時代有多位自然學家曾在宜蘭實地採集資料。台灣省立博物館內所藏的鳥類標本名錄,有十四種二十三隻是在日據時代採自宜蘭地區。民國六十年以後,宜蘭的前輩鳥友余遠猛,自然作家吳永華先後投入,最近幾年宜蘭鳥會的林國棟、何仁德等鳥友,陸續參與觀察及鳥口普查,並帶隊解說鳥況,使得蘭陽溪口鳥類記錄更趨完整。
去年出爐的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就有一篇以宜蘭縣蘭陽溪口為對象,探討自然保護區之生態及經濟評估,負責執行本案的宜蘭農工專科學校,經過一整年的調查研究,在生態評估中,台中大肚溪口獲八十一分、宜蘭蘭陽溪口獲評七十五分、關渡七十二分、無尾港五十五分。因此,在結論中建議蘭陽溪口與大肚溪口,都應列為優先保護的重要濕地。
蘭陽溪口的面積廣闊、食物豐盛,是鳥類重要驛站。入秋之後,鷸珩科和鷺科鳥逐漸取代鷗科,早年的溪口區還有大量雁鴨,與鴨子一樣近年來兩者都少了,鷸珩科數量也在逐年下降。
根據鳥會近幾年來的記錄,蘭陽溪口有超過二百三十六種鳥,鷗科鳥更是全年可見,也是全省鷗科鳥類最多的地方。如紅嘴鷗、黑尾鷗是冬天的常客,春夏則有過境鳥黑腹燕鷗和鳳頭燕鷗往來的盛景。
宜蘭鳥會林國棟指出,位於蘭陽溪口西北方約三公里處的新南是蘭陽溪口的重要腹地,目前這裡仍屬私有農地,並以水田為主,當溪口沙洲漲滿潮時,大量的鷸珩科鳥會飛到新南棲息或覓食。春耕夏收,秋冬休息的新南,總吸引一些喜愛停留於農地的鷸珩科,如小辮珩和金斑珩等等。
多年來的觀察,小辮珩都很準時的在每年十一月飛抵新南農田;尤其十二月以後,有多達二百隻的度冬族群,也是目前記錄到全省最大的度冬族群。金斑珩在八十五年的記錄裡超過千隻以上,林國棟去年秋季的資料更達五十七種鳥。
吳尊賢說,清水大閘門往冬山口方向到蘭陽溪口,其間蘆葦沼澤、南岸耕地直到河口沙洲,再往南岸堤防上游方向,各種型態的沼澤濕地都有,動植物生態完整,是吸引各種鳥類來此的主要原因。
小水鴨、花嘴鴨等雁鴨科,成群的聚集在蘭陽溪沙洲上,溪口南岸已是台灣最主要的水鳥聚集地之一;河口沙洲上有東方環頸珩,小環頸珩、大杓鷸和裡海燕鷗等鳥類出現的紀錄。
蘭陽大橋和興南大橋南岸,有小水鴨、花嘴鴨棲息,附近樹林陸鳥亦多,有時會出現上千隻的紅鳩的壯觀場面。清水大閘門有為數不少的鷺科鳥,對岸防風林即是宜蘭最大的鷺鸞營巢區,有小白鷺、夜鷺和牛背鷺等。另有灰頭鷦鶯、褐頭鷦鶯和洋燕等。大錦閘門則是雞科活躍的地方,紅冠水雞、白腹秧雞、蒼鷺和紅鳩等等。
十月到翌年四月,是蘭陽溪口度冬鳥的季節,並以十一月到三月最熱鬧。蘭陽溪口由於受潮汐影響,鳥類現蹤變化大數量也多,尤其每年都有令人「驚艷」的稀有鳥類滯留或過境;如黑面琵鷺、白額雁、灰雁、灰鶴、黑鸛和蠣珩等。
蘭陽溪口自然保護區與水鳥保護區雖已正式公告,但是溪口的釣況佳,每天的釣魚人潮成了驚擾鳥類的最大問題。冬季捕鰻季節到臨時,來自各地的捕鰻人,在沙洲上搭棚露宿,時間長達幾個月,使得溪口的棲地人為干擾不斷。三月以後,捕鰻人走了,留下大批帳棚、圾垃等廢棄物,怵目驚心形同廢墟,其所帶來的汙染年年不斷。
蘭陽溪口除了人為干擾外,尚面臨河川過度開發使用、上游垃圾、河床農地的殘餘農藥、蔬菜專業區不斷擴大,加上常有人在此電魚和獵捕,這些現象都讓保育人士憂心。
宜蘭縣政府農業局指出,蘭陽溪口屬國際級濕地,也是重要的鳥類驛站,已經過行政院農委會公告列為自然保護區與雁鴨保護區,對於在保護區內任何違法和干擾行為,都將列為優先取締的對象,而這一切作為,是希望保有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一個美好窗口。
記者 吳玉貞/報導•攝影
這塊占地廣、底棲生物歧異性高、蘊含無數潮汐生物的濕地,不但是許多鳥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也孕育了許多特殊的植物及豐富魚貝類。然而抵不住經濟開發,大肚溪口已被火力發電廠、工業區開發、廢棄物堆積、垃圾掩埋場瓜分得支離破碎。
如今,濕地的悲歌嗚咽唱起,每年數十萬候鳥過境棲息的景象已不復見,因為魚貝類生存受到影響,鳥種與數量也正急速減少,雖然政府已查覺這個現象,公告了且塊水鳥保護區,可笑的是保護區設在深海中,漲潮時水鳥根本無法立足,同時保護區的經營管理計畫也遲遲未向漁民宣導。保育界人士認為,再這樣任憑濕地環境惡化下去,後代子孫恐怕很難想像,大自然曾經在大肚溪口賜予鄉民這樣一塊美好的濕地。
大肚溪源於中央山脈,流入台灣海峽,出海口北為台中縣麗水村,南為彰化縣伸港鄉全興村,遼闊的海灘過去的生態環境十分多樣,有深水水塘、菱角田、淺灘水塘、廢棄魚塭、沼澤、低莖植物叢等十餘種;在鳥類方面,深水水塘因較隱密,是雁鴨科鳥類的最愛,而不同的生態也吸引更多鷸珩科、鶯亞科鳥類前來棲息。根據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調查,本區發現的鳥種全盛時期多達二百三十五種以上,候鳥占百分之七十,留鳥百分之卅,其中琵嘴鷸等九種是紅皮書中的瀕危鳥類,珍貴稀有的鳥種有黑鸛等十三種,瀕臨絕種的有黑面琵鷺,? 茈x灣招潮蟹、雲林莞草也是這兒的珍稀生物。
根據東海大學陳炳煌教授調查,大肚溪口的鳥類資源正每下愈況,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五年間,大肚溪口的水鳥在環境改變中扮演了重要的生態指標,當大肚溪口再不適合鳥類生存時,對人類也毫無益處了。造成水鳥族群衰退的主因是棲地減少,以及棲地品質惡化,都與十幾年來當地興建火力發電廠、全興工業區、彰濱工業區、非法闢建魚塭、畫定垃圾填海等不無關係。
台中火力發電廠建在台中港南端,亦即大肚溪口北岸的海灘地上,正是河海交會處,有面積遼闊的泥湖間帶,由大肚溪中下游衝刷而下的有機物在此積聚成豐富的潮間帶,因此每年吸引大批水鳥聚集棲息、覓食。鳥類在河口生態系中扮演的是掠奪者角色,牠們不僅可控制無脊椎動物過度繁衍,且可清除灘地上許多無脊椎動物的腐屍,負擔環境清潔工作,然而興建火力發電廠時對環境的改變、及啟用後帶來的鍋爐排煙、煤灰、熱廢水排放等汙染,都對環境帶來重大的衝擊。
在大肚溪口濕地上,火力發電廠占地約一百五十公頃,使濕地缺了一角尚不打緊,在北岸築堤,影響到河口的水循環及海岸地形,造成大肚溪河口向南偏移了十八度角,影響更為嚴重;由於上游流沙向南邊的保護區堆積,覆蓋泥灘地,使許多底棲生物因缺氧而死,候鳥無法覓食,魚貝類連帶也產生生存的危機。
火力發電廠的興建使不少鳥類往南棲息覓食,但從出海口以南多達數百甲的非法漁塭,又使鳥類可休憩覓食的環境大為減少;彰濱工業區後工後,開發總面積達三千六百四十三公頃,幾乎占了溪口濕地三分之二,更使鳥類無處可棲。以往,當地鳥類資源豐富,漲潮時鷸珩科、雁鴨科成百上千,小燕鷗在石礫地上產卵繁殖,但現在泥灘地一處處填平,加上抽砂造地生成的海象、水文破壞,大肚溪口的浩劫勢將延續到工業區所有工廠進駐後的久遠歲月。
大肚溪口另一處鳥資源眾多的張玉姑廟,根據科博館顏重威的調查,是彰化地區四大鷺鸞林之一,小白鷺、夜鷺、牛背鷺多達五千隻以上在此築巢繁殖,然而,自全興工業區大量工廠進駐,出入車輛、噪音干擾,廢水汙染,檳城林區的高壓電輸送塔林立,此處的鷺鸞群已快要絕跡了。
工業區一步步占領大肚溪口濕地,連垃圾也在此畫出三百公頃的填海預定地,雖然保育人士及地方民眾極力反對,但彰化縣政府仍決定先施工廿六公頃供垃圾掩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李雄略的研究報告指出,大面積的魚塭開闢已阻礙了河水與河砂排出,而南有彰濱工業區、北有火力發電廠,大肚溪口已成內凹海岸,加以此地的潮差及暴潮位高居全省第一,遇到暴潮時,大肚溪沿岸將成一片汪洋,加上垃圾掩埋場,將使漂砂防洪的問題更為惡化。
李雄略指出,垃圾掩埋場的海堤直接暴露在海潮沖擊下,維護不易,若設計施工有所不當,未來將導致堤下掏空、垃圾塌陷、汙水滲流進入海域造成二次公害,則這塊亞洲重要的河口濕地將蕩然無存,就連畫在外海的二千六百七十公頃水鳥保護區也將永遠消失。
大肚溪口水鳥保護區於八十四年二月廿八日公告,主要是為保護水鳥及漁業資源,但是保護區大部分在海域中,漲潮時一片汪洋,水鳥根本無法「立」足棲息覓食,已引來保育界及漁民的質疑,而保護區公告後的經營管理一直未落實,在水源、空氣、垃圾汙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恐怕水鳥保護區已沒有水鳥可供保護了。
記者 陳建任/嘉義報導
鰲鼓溼地位於六腳大排出海口,離海岸線不遠的外海就是以地形特殊聞名的外傘頂洲。根據調查,溼地所在的鰲鼓農場總面積達一千零卅一公頃,區內土地除農業利用外,還有沙洲地、廢耕地、農墾專區及大範圍的木麻黃防風林;不同地形組成的生態環境,自然吸引了大批候鳥、水鳥及留鳥。
幾年前,經濟部工業局打算在鰲鼓農場與外傘頂洲填土造地,整體開發為工業區,未料觸發了台灣地區最引人注目的生態保育與土地開發爭議事件,規模最大,爭議也最激烈。地方人士力主設立工業區以改善當地經濟條件,但保育團體認為,一旦開發,勢將全面改變鰲鼓地區的生態,影響深遠,雙方因而展開對峙。
地方藝文工作者謝敏政認為,保育人士與鄉民的對抗是一種雙輸的作法,生態環境固然需要保存,也應考慮地方居民的需求,但雙方在面臨問題時卻未能退讓,最後變得不可收拾。他呼籲雙方應各自退讓一步,居民除了設立工業區,其實還有很多高經濟產業可引進,保育人士則應體諒地方民眾的想法,在理想中尋求妥協。
大致來說,鰲鼓溼地分為兩區,一是在農場內部,一是在六腳大排與朴子溪之間,農委會已將後者列為東石自然保護區。諷刺的是,保護區內的紅樹林幾乎已枯死殆盡,在新結庄附近,有台灣省旅遊局興建的賞鳥樓,但尚未啟用即遭嚴重破壞,而附近原本綠意盎然的紅樹林如今也完全枯死;農場內紅樹林則是稀稀落落,僅存的一些主要集中在農場西側近海處及水門一帶。
高雄鳥會曾對此區地理環境做過調查,發現區內有六種不同的棲地形態,包括水田、旱田、防風林、草澤、深水沼澤及泥質灘地,由於環境複雜,適於生存的動植物種類不少。鳥類方面,高雄鳥會從民國八十二年三月調查至八十三年七月,共記錄了一百廿三種,其中留鳥占百分之廿九、冬候鳥百分之三十九、過境鳥百分之廿二,另有數目較少的夏候鳥與迷鳥;不過根據文獻的記錄,鳥會認為本區鳥類應在二百零七種以上,其中屬於保育類的有東方白鸛、黑鸛、黑面琵鷺、唐白鷺、雀鷹、赤腹鷹、灰面鷺、魚鷹、諾氏鷸、彩鷸、小燕鷗? B蒼燕鷗、紅尾伯勞、台灣籃雀等。
除了黑面琵鷺,鳥會人員也曾發現黑嘴鷗在鰲鼓濕地棲息度冬,數目約二十隻,這種鳥在全球僅剩兩千隻左右,有百分之一到此棲息,鳥會認為值得注意。在淡水池北方的防風林帶,由於有無數鷺科鳥聚集,已形成一個鷺鸞營巢區。
在植物方面,區內的六種棲地形態也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所以數目不少。據中興大學植物研究所林國彰及高雄鳥會會員楊吉壽的記錄,本區植物多達二百九十種。以本區分布廣大的水田及旱田為例,野生植物較常見的有孟仁草、龍葵、長柄菊、咸豐草、加拿大蓬、野塘蒿、姬牽牛、蒺藜草、狗牙根、龍爪茅等;防風林除木麻黃,還有白千層。此外,黃槿數目也不少。
在康城顧問公司所作的鰲鼓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中,台灣大學植物系教授謝長富曾就調查本區植物提出報告,認為紅樹林的生長情形並不好,以海茄苳來說,在東石以北至北港溪出海口有零星分布,但近年來有一大半已經枯死,目前東石鄉較集中的紅樹林生長區包括塭港村南側一點五公頃及朴子溪出海口兩側。另外,在墾殖區南側也有幾片狹長的紅樹林林帶擴展,但除了海茄苳外,其他紅樹林植物如欖李、紅茄苳等,都未見在此生長。
由於鰲鼓紅樹林的生長狀況不佳,嘉義縣政府曾嘗試在當地復育紅樹林,由民間公司到台南四草移栽三萬株五梨跤,可惜未見成果,保育人士懷疑可能是復育的方式有誤,才使得效果不彰。
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會長蘇銀添指出,地層下陷、紅樹林蟲害及堤防的興建,都是造成紅樹林繁衍狀況不良的因素。不過,農場內現今並沒有重大建設進行,紅樹林的生長不好,蘇銀添認為也可能與自然環境有關。台灣省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研究員薛美莉則認為,紅樹林的狀況不佳,主要原因應是漲潮時間過長,紅樹林的氣根浸泡在水中的時間過長而無法生長。
將鰲鼓農場報編為工業區,一直是嘉義縣政府的希望,但由於縣府提出的工業區報編案遲遲無法通過環保署的環境影響評估,使得這塊完整的溼地得以暫時保留,也暫時平息了生態保育與工業開發的爭議。問題是,縣政府及地方主張開發工業區的人士仍在積極尋求敗部復活,有意請環保署再作評估,鰲鼓農場未來的命運顯然還有很大的變數。
記者 吳再欽/報導、攝影
現況雖然很好,四草濕地目前也受到工業園區開發而面臨存亡的威脅。這個地區已由行政院農委會公告,在台南科技工業區周圍畫設五百十五公頃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區內分為珍貴濕地生態環境和野鳥繁殖保護區;但自八十三年十一月公告以後,因台南縣政府缺乏經驗及管理人力,成效不盡理想。
紅樹林、招潮蟹、彈塗魚、鹹水吳郭魚,是四草濕地中主要的生態。台灣地區紅樹林原有欖李、海茄苳、水筆仔、五梨跤、細蕊紅樹、紅茄苳等六種,但在人為開發後,紅茄苳和細蕊紅樹現已消失,現存的四種紅樹林植物中,四草擁有海茄苳、五梨跤和欖李三種,算得上是目前台灣沿海紅樹林生長區域裡,歧異度很高的地區,尤其是位於四草大眾廟東側的水條紅樹林水道,過去曾是全台最集中的欖李純林,台灣省政府曾在民國七十七年將這條水道劃為紅樹林保護區,至今仍保持原始風貌。
紅樹林水道水質清澈,距海不遠,經由海水漲潮退潮的水流交替,衍生林下豐富的動植物,其中招潮蟹是最活潑的族群,又以網紋招潮蟹的數量最多。在陽光照耀下,點點橙紅斑點的招潮蟹十分可愛,見到附近有人出現,牠們會快速躲進小泥洞中,但不超過一分鐘又會慢慢向外探頭,然後出洞覓食;有時一眼望去,常可看到數百隻以上,十分壯觀。
在四草水道及沼澤內的泥地上,也常有彈塗魚出現,體長有時可達到十多公分。彈塗魚由於身上有許多藍色斑點,俗稱花跳,有人認為也是一道美食。在未受汙染的水道內,幾乎處處都有鹹水吳郭魚,除了經常有人在水道與沼澤中插椿圍網捕魚,也有民眾在岸邊垂釣。
四草濕地過去曾是台灣地區最大的鳥類繁衍區,但近年來受到天然環境改變影響,如今的四草已不再是高蹺珩繁殖區,例如在台南縣北門和七股一帶最近曾觀察到約有五十對繁殖,但在四草一帶,繁殖對數卻減少到只剩四十對左右,顯示棲地破壞的影響十分明顯。
台南市政府建設局農林課人員說,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面臨濱海公路、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和附近鄰近的住宅區,是台灣各保護區中最難管理的地方,為避免附近地區開發影響保護區,已在工業區和保護區間挖出一條隔離水道,希望以土堤和水道雙重保護方式,增加對保護區的有效隔離,該隔離水道將數十年來連在一起的鹽田分隔。台南市政府建設局農林課人員說,光是一條隔離水道,寬度顯然不足,往後保護區應計畫再開一條水道,加強隔離效果。
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從去年三月開始動工,最先動工的就是位於四草鹽倉西側的工業區和保護區之間的隔離土堤,在動工一年後又完成隔離水道,目前已經形成土堤和水道雙重隔離,在新完工水溝南側,可見到成群大白鷺停棲在保護區內的鹽田中,怡然自得。
台南市政府建設局農林課人員說,除了科技工業園區施工單位負責興建的隔離土堤和水道,保護區靠近工業區隔離水道地點未來計畫開闢另一條隔離水道,並在水道內兩側種植適合當地的紅樹林等植物。農林課人員指出,若能在所有工業區交界線上都興建水道,保護區的隔離效果就會大增,水道上也可考量鋪設簡易人行步道,但因全部隔離長度超過三公里,需要大筆經費,他們希望能得到農委會的補助。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隱憂是遭人亂倒事業廢棄物,今年一月間,曾有卡車開到高蹺珩保護區內,將廢棄物傾倒在區內;台南市政府建設局農林課人員說,這已構成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抓到一定重罰。
台南市政府建設局農林課人員說,高蹺珩保護區已是政府公告的保護區,警方人員查獲亂倒砂土或超載時可開單告發,但除了開單之外,由於倒土的地點是野生動物保護區,一旦被農林課人員發覺,將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處理。
記者 吳再欽/台南報導
濱南工業區面積將近兩千五百公頃,分大煉鋼廠及稱為七輕的大東亞石化綜合廠,位於台鹽七股鹽場以西的土地,除使用大片的鹽田外,其他是將要填海造陸的潟湖。該案目前正進行第二階段影響評估,通過的可能性極高,雖然保育團體經過多次抗爭請願保住了部分潟湖,但對於工業區營運可能造成濕地生態的破壞,仍非常憂心。
面積達七千多公頃的台南縣七股潟湖,是曾文溪長期沖積而成,幾百年來養了許多蚵,也盛產各種貝類,牠們吸納水中的懸浮生物及有機質,提供較乾淨的水源供魚塭養殖,而魚塭優養化的水排到內海,也成為貝類食物的來源,兩者相互依存,形成絕佳的水產飼養環境,也使七股成為台灣飼養高級魚的重鎮,並因而吸引黑面琵鷺前往過冬。
除潟湖外,曾文溪河口也有廣大的紅樹林,以欖李最多,並有一百五十多種鳥類、二十種蟹類,最著名的當然是引起話題的黑面琵鷺;夜鷺、黃頭鷺、小白鷺等水鳥也在紅樹林中分層而居。
集工業港、工業區、新興市鎮、綜合觀光遊樂區、觀光漁港為一體的七股綜合開發計畫,台南縣府於七十八年依行政院經建會的指示,選擇工業區為最優先開發項目,稱為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據台南市野鳥協會調查,七十六年曾文溪海埔新生地完工後,每年開始有黑面琵鷺前往過冬,由於黑面琵鷺具國際知名度,在經濟與生態保育的爭議下,使得該案一度停擺,之後經濟部審議通過東帝士集團與燁隆集團投資興建輕油裂解廠及大煉鋼廠,兩集團又都看中七股工業區預定地,目前並已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位於七股鄉的台南水產試驗分所研究員林明男博士說,前往該所參觀的中外學者,都對七股鄉特有的水產養殖環境稱讚不已。林明男強調,如果濱南工業區開發,則現有的完美組合可能全部瓦解。
七股地區約三千多公頃的魚塭用水大都取自潟湖,魚塭投餌會使水質優養化,養殖水必須經常抽換,這些抽出的水進入潟湖後,其中所含養分讓漁民所養的蚵粒粒肥大,長年以來,養蚵成了沿海重要產業,除提供食物外,也具集魚、淨化水質等功能。其他貝類如文蛤、赤嘴、海瓜子等都很豐富,都是因魚塭的「肥水」外流所賜;每當潮水退後,成群的拾貝者集結在淺灘挖貝,早期是漁民重要的水產食物來源。
七股地區原本以虱目魚為大宗的養殖魚塭,隨著水產技術進步及生活水準提高,高級魚類如斑頭、黑鯛、石斑、紅衫、金龍等,飼養面積都在逐年增加。飼養高級魚成效最明顯的是烏魚養殖,近年來沿海捕撈烏魚的數量年年減少,雖然有進口烏魚子,但民眾還是喜歡土產貨,養殖者相信,養烏魚日後將會成為烏魚子的主要來源。這些高級魚並不好養,七股能養得肥碩,水質好是主因。
濱南工業區使用七股潟湖土地的新聞,已經成為國際人士關切的焦點。遠在地中海馬爾他島國的史克隆娜女士日前即曾致函李總統及台灣海岸保護協會,請李總統為日益惡化的地球伸出援手,撤銷濱南開發案,並將七股沿海改設國家公園,讓人民及遊客得享賞鳥、研究及觀光的樂趣。
台灣海岸保護協會表示,史克隆娜由國際媒體知悉濱南工業區計畫將使用百分之三十的七股潟湖面積後,即分別寫信給李總統和該會,表達她對此項工業開發的焦慮。史女士在信中說,她得知七股潟湖可能變為煉油及煉鋼工業區後,內心深感難過,因為濱南工業區使用百分之三十的潟湖面積,毫無疑問將對整個七股潟湖造成嚴重影響。由於惡化的環境正在威脅整個地球,因此她請政府不要涉身其中,並希望李總統能夠為地球伸出援手。 她相信,濱南工業區沒有非設在七股潟湖不可的道理,李總統及政府部門必能找到其他較為合適的地點。
台南縣長陳唐山面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之爭,其態度是尊重環境影響評估的結果。他在縣府舉辦的一場退伍軍人就業輔導會中談到,在朝野急呼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同時,創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才是治本之道;他強調政府有責任協助剛退伍的弟兄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免浪費人力。南部科學園區坐落台南縣已定案,濱南工業區若獲行政院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同意開發,所投入的四千五百億元將是台灣最大的投資案,必將帶來可觀的就業機會。
台南縣政府建設局長吳秋田則認為,台南縣目前可以有效利用的工業區用地已出現紅燈,企業界一再要求設置專區解決工業用地不足的困擾,從投資效益來評估,開發工業區,稅收將有如滾雪球似的進入公庫,也可提高民眾就業機會。
濱南工業區完工後,肯定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及就業機會,但黑面琵鷺是否還會選擇七股濕地過冬,沿海能否再保持優良的自然生態與養殖環境,則是保育人士擔心的課題。
l 文/翁義聰
在十年、二十年前,每個漁村真的是「吃通海」,一艘竹筏、一張網,海邊繞一圈,保證魚蝦滿籮筐,這麼好的地方,你不保護?
濕地提供各種生物多樣的活動場所,各種生物也抓住每個生存下去的機會,進行光合作用、分解、寄生、共生、交配繁衍、遷移,甚至每秒均可能發生致命一擊的「捕食」,這種生物體間的交互作用提供了另一種物質與能量交互作用的通路。
現在,讓我們以海邊一條剛死掉的魚為例,沙灘上的魚反復被海浪沖上沖下,牠的結局可能是︰
2.爬來一隻萬歲大眼蟹、先吃幾口、挖個洞穴、挖成地道、拖
到洞口慢慢享受,然後剩下乾枯的魚骨頭;
3.一陣風,吹來細沙、漸漸的將牠掩埋,千萬年後成了化石;
4.再掀起一個更大的波浪,捲回海裡,來了一群號稱是海洋清
道夫的寄居蟹,把牠吃得一乾二淨;
5.來了一條狗把牠刁走...
再讓我們以四個季節的「天候」為例,你可有那些聯想?你能否說出所有的現象?
1.春天的一場雷雨,
馬鞍藤的種子萌芽、芋蘭開花、鷺鷥築巢、鯽魚躍出水面...
2.夏天酷熱的沙灘,
燙傷的腳丫子、海水浴場、招潮蟹產卵、蜻蜓點水...
3.秋天涼風送爽的星夜,
螢火蟲、伯勞鳥、灰面鷲、黑面琵鷺...
4.冬天波濤洶湧冰冷的海水,
黑水溝、魚群靠岸、鰻魚苗、烏魚群、海豚...
海岸濕地是世界公認生產力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就初級生產量而言,河口區域的產值約為近岸的10倍,也約為深海的20倍。因為這裡有浮游性植物、風、陽光、海草、珊瑚礁,以及藉著潮汐、河流和海流將營養鹽從有機沉積層湧起的環境,正常情況下可將能量轉為植物儲存,而後再轉入食物鏈或食物網中,因此保護海岸生態系統已成為各國生態保育的重點工作。
這過程中或許有人為抽沙的介入而發展成鹽田 (如七股鹽田、北門鹽田等) ,或許因政府 (漁民) 築堤圍籬而成為養殖魚塭,也可能因為海岸漸往外移而成為淡水湖泊 (如龜子港)。
淡水湖泊不一定都在平原,即使是丘陵地、高山也存在著淡水湖泊,它們有是台灣常見且重要的濕地,許多特有的水生植物就生長在這裡,如桃園的澤瀉、鴛鴦湖的東亞三黑稜、七星山夢幻湖的台灣水韭。台灣地區的濕地類型與亞洲的濕地類型相似,但像二、三十公頃大面積的沼澤森林已因海岸高度利用而破壞,暫時性淹沒區也常因築堤而快速消失中。
河流、湍、瀨,或是兩旁的淹沒區,埤塘或是四周的水稻田、菱角田、芋田或輪作區,也都是濕地,它們可能養活了澤蛙、圓蚌、石田螺、台灣鬥魚,不管是珍貴稀有或是普通常見的物種,牠們都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成員,牠們的生命無尊卑之別,都同樣是大自然珍貴的一員,也應受到同樣的保護。
八十五年十二月底到溪口做貝類生態調查,發現一坪大的沙質潮間帶住滿著一千七百枚的笛氏楔蛤,這兒還有僅六公釐長的閃光小榧螺、跟黑面琵鷺同屬夜行性的神秘麥螺、潛沙如鼴鼠的蟬蟹... 。但這些都不及與當地住民相結合的漁業文化,更能激起大家保護濕地的共識。
七股濕地整年從沒有冷場過,剛過完年,花身雞魚、烏魚、虱目魚的魚苗開始靠岸,雖是捕鰻苗的尾聲和纏滿網的紅點黎明蟹,若捕到數百條火柴棒大的鰻苗,就可換來五千多元的收入。四、五月又是新蚵收成的季節,裡面還有共生的豌豆蟹和擠在牡蠣殼之間的斑頭肩鰓魚尉,七月的虫市、八月的蟹是最肥美的。
農曆九月起,從虱目魚收成、瀉坪(台語:原意為水逐漸放乾,清除下雜魚。)、晒塭、整理柯棚、串新蚵仔,「先頭烏」也來報到。秋風剛起,漁民在沙灘上塔起捕鰻魚苗的小屋,櫛比鱗次地排列著。晚上岸邊一排排的燈火,就像一顆顆許願的流星。
現在,則因平地與低海拔的水資源遭人為汙染,政府為了獲得更豐沛的水資源,大肆興建水庫,不管是崩塌河谷 (瑞峰水庫)、人口綢密文風鼎盛的美濃 (美濃水庫)、或是原住民的故鄉(瑪家水庫)。這些工程不但破壞原有河川中的水流、急湍、深瀨,也改變一條河流的水文與微氣候。遷村,造成原有住民的凝聚力遭瓦解;枯竭的河床,使依賴河川維生的魚蝦也無法倖免於滅絕的命運。
在平原,過度施肥、噴灑農藥、排放污水,在濕地傾倒有毒廢棄物,或是覬覦地價便宜的海岸濕地,抽沙以填造土地,鋪設海洋放流管直接排放工業污水,不僅毒害當代人民,還禍遺子孫。
甚至漁業本身也有不肖者炸毒魚、強光集魚、電魚,以細網目魚網大小通吃、甚至在近岸使用雙拖網... ,到處均可見令人痛心的「竭澤而魚」的現象,充分表現掠奪文化中最惡質的一面。
我們寄望經由有識者的努力,而使當年「保護紅樹林」的風潮再現,為台灣的濕地努力,以留給後代子孫一個可永續利用的台灣。
亞 洲 濕 地 名 錄 及 代 號 台灣的濕地種類及差異
01 淺海灣及海峽(低潮時小於6米) ☉
02 河口灣、三角洲 另有沙嘴、離岸沙洲
03 小型島嶼 ☉
04 岩石海灘、峭壁 ☉
05 沙質海灘 ☉
06 潮汐泥灘 ☉
07 紅樹林沼澤 ☉
08 海岸微鹹或鹹水的沼澤與潟湖 ☉
09 鹽場 稱為鹽田或鹽灘
10 魚塘、蝦塘 稱為魚塭(或堤塘)
11 流速慢的河流 冬天
12 流速快的河流 夏天
13 牛軛湖、河灘沼澤 ☉
14 淡水湖泊及相鄰的沼澤地 ☉
15 沼澤地或8公頃以內的淡水池塘 ☉
16 內陸水系鹽水湖及相鄰的沼澤地 ☉
17 大於8公頃的水庫及人工湖 ☉
18 季節性淹沒的草埔、疏林草原 ☉
19 水稻田 另有芋田、菱角田
20 水澆田、灌溉農田 大都屬各農田水利系統
21 沼澤森林、暫時性淹沒區 淹沒區常因築堤而消失
22 泥炭沼澤 ☉
註︰ ☉ 表示台灣地區也有。
資料來源︰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1993、彭1996、翁1997。
濕地生態展示區(From http://www.wetland.org.tw/wetlands/wetd002.htm)
l 文/于立平
對於未來鳥松濕地公園之規劃遠景,提出基本理念:
1.維持自然風貌,保留濕地原有生態。
2.以人工方式,豐富濕地資源。
3.透過造景工程,加強景觀意象。
4.設立解說系統,發揮教育功能。
中華民國溼地保護聯盟 http://www.wetland.org.tw/
荒野保護協會 http://www.sow.org.tw/
臺灣沿海濕地資源簡介
http://com5.iis.sinica.edu.tw:8000/~cwbf/issue/wetland/c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