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週 生態系的穩定與平衡的重要性

生態體系(Ecosystem)﹦生態系統

 :在一定空間內的生物成份和非生物的成份通過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流動,互相作用與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只要在一定空間內存在生物和非生物兩種成份,並能互相作用而達到某種功能上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的特性:

 生態學研究的一個最高層次(由個體、族群、群落到生態系統)構造和功能單位。

  1. 生態系統內部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2. 具有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的三大功能。
  3. 生態系統營養階層的數目(通常不超過56個)受限於生產者所產生的最大能值和這些能量在流動過程中的巨大損失。
  4. 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必須經歷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育過程,每一的階段都有不同的特性。

生態系統的主要研究課題:

  1. 生態系統的構造和功能。
  2. 生態系統的演替。
  3.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4. 生態系統受干擾後的恢復能力。
  5.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能力。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份:

  1. 無機物質 氧、氮、二氧化碳、水和各種無機鹽類。
  2. 有機物質 蛋白質、醣類、脂類和腐植質等。
  3. 氣候因素 溫度、溼度、風和雨雪等。
  4. 生產者 自營性生物(綠色植物、藍綠藻和光合作用細菌)
  5. 消費者 異營性生物,包括植食性、肉食性、雜食性和寄生性生物。
  6. 分解者 異營性生物,細菌、真菌和腐食性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