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發育

一、緒言:

動物的胚胎發育形式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為整個胚體發育成長都在水中進行,如魚類、兩生類,一種則是完全脫離水域的陸棲動物,如鳥類、爬蟲類、哺乳類。

胚胎發育從受驚後的單一細胞--受精卵開始,經過一連串卵裂後先形成數十個細胞的桑椹胚,然後細胞團中央逐漸出現一個囊胚腔而形成囊胚,此後細胞分裂速度加快進入原腸期,此時期之胚體稱為原腸胚,在原腸胚時期中,最明顯變化為原腸腔的出現與三種內胚層的形成,包括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最後再進行器官成形,分別由這三種胚層細胞各自分化形成各種組織、器官,並逐漸成長為一完整胚胎。對於適應陸生生活的動物而言,除上述變化外,並有數種胚外膜的產生,包括絨毛膜、羊膜、卵黃囊及尿囊等,這些胚外膜形成對於動物如何從水中適應到陸地生活的演化過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台灣的兩棲類:

兩棲類,亦稱兩生類,其生活史中部份時期以鰓呼吸生活在水中,部份時期以肺呼吸生活在陸地。根據四肢、尾巴的有無。可分成三類:

 

無尾類

青蛙、蟾蜍

有尾類

蠑螈、山椒魚

無足類

體型像蛇的種類

 

兩棲類由於其卵粒體積大,且卵粒僅由透明之膠質所包圍,易於觀察。本省位於亞熱帶,兩棲類動物不論數量或種類均十分豐富,且其生殖方式及行為因種類而異。台灣沒有無足類的分佈,兩種山椒魚分佈在中高海拔地區。共有27種無尾兩棲類,其中7種屬於台灣特有種。台灣的無尾兩棲類分成五科,但依其外型特徵可概括分成四類:

 

科別

種類

分佈、繁殖季

外部型態

赤蛙科

貢德氏赤蛙

拉都希氏赤蛙

梭德氏赤蛙

澤蛙

全省低海拔、4-8

全省中低海拔、全年

全省低海拔、8-11

全省低海拔、4-9

身體修長、表皮光滑,具有善躍的後肢,體色多呈褐色或黃褐色夾雜綠色。

蟾蜍科

盤古蟾蜍

全省中低海拔、9-2

體型肥胖、鼓膜後有鰓線,遇敵會噴出白色毒液,體表粗糙有疣。

狹口蛙科

小雨蛙

全省低海拔、4-8

體型小、頭尖體胖、身體黑褐色,舌的尖端圓形。

樹蛙(樹蛙科、樹蟾科)

白頷樹蛙

莫氏樹蛙

台北樹蛙

全省中低海拔、4-8

全省中低海拔、全年

北部低海拔、10-3

趾端膨大成吸盤,樹棲性,體色隨環境變深或變淺。

 

其生活習性多半晚上活動,棲息在比較陰暗潮濕的地方。到了生殖季節,都會聚集到有水的地方鳴叫、產卵。大部份的蛙和蟾蜍都具有和別種不一樣的特殊叫聲,一般也都很響亮,所以只要找有水的地方,再聽音辨位,就不難發現他們的蹤跡。

 

三、蛙胚之觀察:

每組同學一套蛙胚發育之玻片,由受精卵,四個細胞期,桑椹胚期,囊胚期,原腸胚早期,原腸胚晚期至神經胚,觀察胚胎如何由單一細胞形成複雜的個體,並注意背唇,腹唇,卵黃塞,原腸胚,脊索,神經管以及體節等構造的形成。

 

發育情形

所需時間(per hour, 24'C

受精卵

0

二細胞時期

2.5

四細胞時期

3.5

八細胞時期

4.5

十六細胞時期

5.5

三十二細胞時期

6.5

桑椹期

17

囊胚期

32

斑馬魚的生殖與胚胎發育[版權所有]Quick Time only

 

附註:

各種蛙類繁殖地點分佈圖及親緣關係圖

卵塊形狀及位置分佈圖

台灣的樹蛙

蛙類生態研究室

陽明山的蛙類簡介

參考資料:

1. 楊懿如著,夜訪溪頭尋蛙行。統一編號:006357838502

2. 楊懿如著,訪陽明山國家公園兩棲類。統一編號:0021880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