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櫻花鉤吻鮭曾廣泛分布在大甲溪的支流流域中,但是現在只能從武陵地區的 七 家灣溪流域才能看到他的蹤影了。但曾幾何時七家灣溪也慢慢褪去她原本迷人 的地方了 ,是什麼原因呢?
武陵地區的七家灣溪河段,東岸坡度較陡,植被以和赤楊為主,西岸則被 開發為典型的,目前,七家灣溪沿岸的森林多以招砍伐,使原有植被 的功能(如: 穩定水溫變化和水土保持)喪失,加上武陵地區易崩解的不穩定地層 ,而惡化、豪 雨等原有的災害,造成崩塌,使得河道改變及溪流夾帶大量之 ,結果造成水潭的減小和急瀨的功能降低,對魚群造成直接的傷害。
龐然的以避免下游泥沙淤積之名,一座接一座地在溪床中昂然豎立。 七座人為的「巨無壩」阻絕了泥沙,更阻斷了櫻花鉤吻鮭的去路。面對這些人類 的偉大工程,櫻花鉤吻鮭縱使有天賦的跳躍能力,也只能搖頭無奈。它們的族群 被強迫隔離,壩與壩之間的鮭魚基因無法交流,只好近親繁殖,終究造成族群品 質下降,在面臨大自然的考驗時屈居劣勢。攔砂壩扼殺了櫻花鉤吻鮭的生機, 同時也改變了棲息環境。原本具有深潭、淺流、湍瀨等多樣風貌的七家灣溪被改 造成單一表情。幽遂的深潭被泥沙填淺了,櫻花鉤吻鮭失去天然的避難所。當颱 風來襲時,無處藏身的鮭魚只能任由洪水沖流。部份鮭魚抵不過無情的摧殘,被 沖上岸身亡。幸運一點的被沖到下游溪段生活,但是下游的高水溫不利於產卵, 高死亡率的繁殖行為將整個族群逼入惡性循環的死角。
所幸近幾年來,由於自然保育觀念漸漸受到重視,政府民眾慢慢瞭解: 維護七家灣 溪自然環境對櫻花鉤吻鮭的生存是多麼的重要,因此設立了雪霸國家公園,並規 劃七家灣溪為櫻花鉤吻鮭自然保護區,進行環境維護、、、和 等工作,期望七家灣溪能恢復以往的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