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樂死 (誰來決定,拒絕治療)

 

「死啊,你的毒鉤在那裡?」    聖經

 

.前言: 

        西部片中我們常看到馬受傷了,就以射殺之來解決其痛苦。

        試問:如果人受傷了,是否也可以加以射殺而令其早日解脫痛苦呢?

        同樣,如果是植物人,癌症末期病人,是否可以讓其早點死?

        這些問題也涉及了到底是延長死亡?還是延長生命?

 

William James: "Life is nothing but splendid waste."

 

在人類的歷史裡早就存在安樂死的例子,如遊牧民族,古希臘羅馬等.

    希臘神話中King Midas的悲劇:早夭; 有機會死,為何不死?

柏拉圖的「對話錄」:「身體不好者,應任其死亡;靈魂不好者,則應將

之殺死。」

Moore在"烏托邦"一書中提出有組織的安樂死.

 

    1920年間拜丁(Binding)與侯契(Hoche)鼓吹:「毀滅不具價值的生命」。

於是,希特勒藉他們的主張在二次世界大戰間殺死有慢性病及神精病的病

.稱作「安樂死計劃」(Euthanasia Program)。

 

七八零年代,人是否有「死亡權」(The right to die)成為爭議議題。

 

美國醫生Kevorkian,在1998年公開承認協助臨終病患尋求死亡,而有「殺

人醫生」之外號。

 

    案例:  Karen Ann Quinlan

              十二歲時成為植物人,其父要求撤除一切治療,但New Jersy高

              等法院法官Muir駁回要求,認為破害生命,但其後最高法院卻推

              翻之,不過一時還無人做安樂死,但最後還是死了.

            Brother Fox

              法院認為一個行為能力者可以拒絕治療,應尊重其意願.

            王曉民

 

   救還是不救一直是醫生的難題,也是家屬,及當事人的難題.

 

.安樂死之定義

 

      Euthanasia: 「Eu」,「好」; 「thanatos」,「死」。

      加起來就是「好死、善終」,「死得容易」,「慈悲殺人」。 既以憐  

      憫為懷,故意結束他人生命的行為。 「俗稱安樂死」。往往是一種醫 

      療殺人的行為。

 

      安樂死有積極的﹝Active﹞也有消極的﹝Passive﹞之分。積極的是指

      以行動致死,消極的是指停止治療而致死。

      這同時又可分為病人可以表達意見或無法表達意見的,自由意志 

      ﹝voluntarily﹞與非自由意志﹝involuntarily違願 or

       nonvoluntarily非自願﹞兩種。合併起來最少可以有四種安樂死的方

       式。

      積極安樂死比消極安樂死更引起爭議,因為積極安樂死涉及到採取行動

      來導致死亡。而事實上,積極安樂死與消極安樂死是沒有區別的.

 

 

自由意志

非自由意志

消極

拒絕接受治療

未使用異常或

冒險的治療方法

停止治療

主要針對殘障新生兒

無行為能力病人或植物人

積極

經同意引致死亡

協助痛苦而無治癒希望的

病人自殺或慈悲殺人

未經病人同意導致死亡

仁慈殺死無行為能力或

殘障嬰兒

 

   其它分類:如,有意的"直接安樂死"與無意的"間接安樂死"

           直接安樂死:本意是要病人死

           間接安樂死:只是想減輕病人的痛苦,而病人的死亡只是附產品

         但這種意向與行動結果會產生議論.

 

.積極安樂死:未免受苦而奪其生命

 

     1.贊成理由

         ﹝1﹞尊嚴死去是道德權利

         ﹝2﹞尊嚴死去受到憲法隱私全保障

         ﹝3﹞對受苦的人,這是仁慈的做法

         ﹝4﹞對受苦的家人,這是仁慈的做法

         ﹝5﹞解除家人沉重的負擔

         ﹝6﹞減輕社會的重擔

         ﹝7﹞這是合乎人道的行為

  

     2.評估

         ﹝1﹞沒有殺人的道德權利

         ﹝2﹞憲法沒有給於人殺人的權利

         ﹝3﹞既使殺掉受苦者也是不仁道的行為

         ﹝4﹞可以藉受苦學到很多的功課

         ﹝5﹞生命是無價的

         ﹝6﹞雖為情求目的,也不可不擇手段

         ﹝7﹞人豈是動物

 

       積極安樂死違反自然定律,我們有保護生命的天然傾向。

       積極安樂死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違反生命尊嚴的原則。

 

       有險坡理論﹝Slippery slope﹞的危機。死亡權易遭受濫用。

 

.消極安樂死

 

    1.種類

       ﹝1﹞非自然的消極安樂死

             停止給與自然的維生因素,如食物、水、空氣等,以容許人死

             亡。

        

       ﹝2﹞自然的消極安樂死

             停止給與非自然的維生因素,如人工呼吸器、人造器官等,以

             容許病人死亡。

     2.評估

         ﹝1﹞違反神對生命的主權

         ﹝2﹞違反生命神聖

         ﹝3﹞是一種自殺或謀殺的形式

         ﹝4﹞受聖經所遣責

         ﹝5﹞是基於人文主義之倫理

         ﹝6﹞貶低了生命的價值

         ﹝7﹞為家人和社會製造罪孽

 

 

 

.近代安樂死運動

 

從大部份的法觀點上看,安樂死應屬於受託殺人,或加工死亡,是一種殺

人罪或謀殺罪。但卻有很多人推動安樂死。

 

1.安樂死運動簡史

 

   1935年英國成立「自願安樂死協會」(Voluntary Euthanasia Society)

          創始人為Moynihan與Millard。

       1936年在國會中遭反對而立法禁止。

       1938年美國成立自願安樂死團體。

       1939-41年間德國納粹藉安樂死計劃殺害猶太人。

       1969年英國再度禁止自願安樂死法案。Luis Kutner第一次提出Living

              will一詞,定義為「拒絕接受醫療的意願預立書」。

       1976年第一屆自願安樂死國際會議(1st Interantional Conference of

              Voluntary Euthanasia Societies)在東京舉行。

       1981年第一個因幫助病人安樂死而判刑的案例,正式在英國宣判。

   1988年有21個國家共37個類似團體,聯合成立「世界死亡權利聯盟」

        (World Federation of Right to Die Society)。他們追求的目

        標:

           (1)主張自願安樂死在道德上的可能性,並推動法律合法化。

           (2)提供並傳播有關自殺及自殺方法的資訊。

           (3)鼓吹末期病患拒絕急救,或其它延長生命措施的權利。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揭示緩和一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的原則:

              (1)它重視生命並認為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

              (2)它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

              (3)它提供痛苦和不適應症之解除。

              (4)它整合病患新理與靈理性層面的照顧。

              (5)它提供幫助病人儘可能地積極生活直至死亡的一種支持系

                 統。

              (6)它亦提供協助家屬在病患照顧和死亡哀痛期間調適的一種        

                 支持系統。

 

       1991年美國通過「病患自主權法案」(Patient Self-determination

             Act),強制醫療機構必須依病人意願的指示而進行或停止醫療。

 

   1994年荷蘭修法通過,只要醫生遵循國會制定的「施行法則」進行安

        樂死,雖然仍構成違法的受囑託殺人,卻可以不被起訴。

 

   1995年澳洲通過「末期病患權利法」,是全世界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

        案件,1996年並有一位Bob Dent (66歲)首次運用此法得到自殺

        的協助(assisted suicide)。

 

       現代在美、日、英、荷、瑞典、丹麥、澳、南非等國有安樂死協會在

       推行立法。

 

       但各國如果有安樂死的立法,也只是消極性的安樂死。

 

    2.各國安樂死簡介   

       [1]荷蘭:非法但社會默認

            1993年通過準則:

                 1.屬自願性

                 2.病人已無法忍受痛苦

                 3.病人對死的意願堅信不疑

                 4.醫師與當事人討論過

                 5.以合乎醫學或藥理學方式進行

                 6.死亡證明應說明之

            1994年生效,亦可適用於精神病患。

 

  [2]美國:

       1976年加州立法通過「放棄侵入性治療措施」案。

           1977年加州「自然死法」開始生效之後,(1994年全美各州跟進)

                有四項共同要素:

                   ﹝1﹞患者死期迫近而無望不必要特殊為其維生

                   ﹝2﹞身體機能無望回復無必要為其延長生命

                   ﹝3﹞患者有權簽署中止治療協議書

                   ﹝4﹞家屬或醫師可組成委員會代理同意

 

           1983年須尊重患者神志清醒時決定全權

   

      [3]德國:

            與美國相似。以「自己決定權」為基礎。但仍舊反對積極安樂死。

            1933年有三項決議:

                ﹝1﹞所謂醫師指由國家頒受執照者

                ﹝2﹞是否無望之病須有醫師兩人以上判斷

                ﹝3﹞患者意志不清時可由近親做善意之囑託

 

      [4]日本:

             漸趨肯定。有六項原則:

                ﹝1﹞患有無法治癒且死期已近

                ﹝2﹞患者有任何人都無法忍受之痛苦

                ﹝3﹞專為緩和病人之死苦為主

                ﹝4﹞神治清醒時之決定

                ﹝5﹞須以醫師實行

                ﹝6﹞在倫理上是妥善的

 

      [5]澳洲:

            1996年全球第一個允許安樂死的法律在北澳洲通過。

            須由三個醫師﹝其一為心理醫師﹞簽名同意才可以,且同意後至

            執行時須有九天暫緩期。

 

      [6]臺灣:

            未合法,有爭議

            1999年通過緩和醫療法。

 

.安樂死不易立法成功之理由:

 

1.歷史因由

德﹝納粹﹞、日二次大戰間非志願性安樂死實驗之歷史,引發人們 

恐怕被專制政權濫用之慮。

 

2.實行上具有很大的爭議性

  如,是何種病才可以實行安樂死?何種對象?誰可以作此決定?等問

  題。

 

3.醫學專業上的考量

如可能有誤診現象、今日之絕症可能過些日子卻可治療、現代醫術尤其是痲醉劑之進步可逐漸減輕病痛等技術問題。

 

      6.險坡效應(Slippery Slope Theory)

            人性考量:

                人心險惡

                效尤之風

 

      7.宗教立場

          絕大部份之宗教是反對安樂死的,其主要理由(各宗教有異)是:

(1)每個人在有限生命其間,各有應盡之義務與責任,不可輕

   言放棄。

              (2)生命之延續或消失應自然進行。

(3)有些宗教認為應藉修行,或其它方法來進入另一世界,以

   得永生。

              (4)主要是創造生命,而不是毀滅生命。

 

      8.法律考量

              (1)法律保障各人利益,也要兼顧社會利益。

(2)在各人權利與公眾福祇相抵時,適度的規範個人權利行使

   範圍,是必須的。

              (3)法律有必要維護生命權。

              (4)當個人無法行使意願時,法律有必要維護其基本權益。

              (5)法律應不鼓勵個人放棄其醫療救助。

              (6)當個人放棄醫療救助時,並不表示法律可以容許其自我結

                 束生命。

 

 

      9.醫界立場

              (1)醫師有醫師之宣言規範。

(2)倘若醫師給於其最善之照顧,一般來說並人不會放棄生命

   權的。

              (3)醫師個人之意願與宗教信仰等有關。

              (4)醫師必須顧及其它法律問題。

 

.預立生前遺囑之優點與範例﹝略﹞

 

.安樂死之評估

 

     1.人是否有對死亡的自主權?

     2.人是否可以自殺?

     3.人是否可以變相的殺人?

     4.苦難的意義與價值?

 

.拒絕治療

      拒絕治療者之理由:

         1.因宗教理由拒絕醫療:如耶和華見證人的病人拒絕輸血

         2.厭世者:

         3.無所謂者:

 

        拒絕治療者並不一定是選擇死亡,只是排斥提供的醫療,讓引起死亡

        的傷與病存在。

 

      處理:如勸導,法院強制醫療等

 

.討論

   1.安樂死種類為何?各有何差異?

   2.安樂死立法上最大的阻力為何?

   3.人可以有權選擇安樂死嗎?

   4.植物人的法律地位為何?

   5.你會為你最親愛的家人執行安樂死嗎?

 

十一.結論

 

十二.參考資料

   1.「認識生命倫理學」 (1997)鄂爾著,p138-194.

   2.「生死不由人?」(1997)黃伯和等著,

   3.「基督教倫理學」(1996)賈詩勒著,p169-188.

   4.「生與死」(1995)波伊曼著,p65-86.

   5.「生死之間」(1988)邱仁宗著,p163-198.

   6. 「死的困惑與生之執著」(1994),郭于華著,洪業文化

   7.「解構死亡:死亡自殺安樂死與死刑的剖析」(1995) 波伊曼著,魏德驥

      等譯,桂冠

   8."Bioethics and the future of medicine" (1995) ed. by Kilner, et

     al., p263-278.

   9."Bioethics" (1996) by Gilbert Meilaender, p57-67.

  10."Report on Euthanasia with guiding principles" (1979) Missouri

      Synod

  11."Medical ethics" (1997) by Campbell et al., p153-166.

  12."Bioethics: A commitee approach" (1996) by Minogue,p62-102.

 

十三.附錄

 

1.        儒家的生死價值觀與安樂死,羅秉祥著 (參:www.arts.hkbu.edu.hk/cyberclass/rp2020/CF.htm)

 

2.        荷蘭成為全球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國家

(海牙2002年四月十一日電) 荷蘭去年通過的安樂死立法今天生效,這使荷蘭成為全球唯一在特殊情況下安樂死合法化國家。

荷蘭國會上院去年通過的這項突破性立法載明,如果醫生遵守某些「警告標準」,將可施行安樂死,而不會有被起訴的危險。

在一九九七年之前,根據荷蘭法律,安樂死在官方被視為非法,但是,在新法所擬定的相同條件下是被容許的。

醫生可根據三項條件施行安樂死:患者的疾病無法治癒;患者心智狀態良好,且完全同意此一程序;患者的痛苦被認為是無法忍受的。

醫生在施行安樂死之前必須與同僚磋商,以確認符合所有標準。

所有安樂死案例都必須向區域特別委員會報告,此一委員會由一名法學專家、一名醫生和一名倫理學者組成,他們將審核安樂死案例。

如果委員會裁決,安樂死案例並未符合標準,則此案將移交荷蘭檢察官辦公室,由該處裁決是否對施行安樂死的醫生提出控訴。

未遵循安樂死嚴苛標準者,最重將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

雖然荷蘭的安樂死立法飽受國際間批評,包括美國在內,但它普遍獲得荷蘭人民和醫學界的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