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苦難的意義與超越

 

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前言

    

     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國王叫Midas,他花了一生要找一個智者來向他問一個

     問題:「人生中最幸福的是什麼?」。結果,他終於找到了這智者.。只是智

     者的答案讓他灰心喪志:「人生最幸福的是,不要出生;其次是,早夭。」。

 

     William James “Life is nothing but splendid waste.”

     

     米蘭昆拉德曾說:「我痛苦,故我存在。」

 

     在痛苦中我們往往會仰天常問:Why me

 

     苦難自古就很難解,對於苦難人們是否應保持緘默?

     (聖經詩篇第五八篇第1節:「世人阿,你們默然不語真合公義嗎?)

     我個人相信人們對於苦難不應保持緘默,否則是默許如希特勒的行為,  

「在這罪上與他有份」。亦既,沉默是一種共犯的表示。

 

     哲學雖發出苦難的問題,科學竟然無法研究苦難甚或防止苦難,但宗教

     卻往往能給予苦難確切的答案。

     苦難問題之解答與宗教有關。

 

     苦難與生物倫理學的關係:生物倫理學幾乎是在討論人類的苦難問題。

 

.苦難的涵義:

 

     苦難SufferSuf (Sub"under") + ferre (bear);既在重壓下忍受。

     苦難的基本涵義是「痛苦」或「疼痛」,或指身體病痛,也指情緒、心

     靈的苦楚。含有:生產的劇痛、劬勞、悲痛、憂慮、驚懼、災害、患難、

     擾亂、衝突、掙扎等。

 

     苦難的定義﹝生物倫理學上的﹞

           三個層次:生物性,生活性,生命性。

           痛苦,疼痛(身體的 心靈的):

                 (1).生產的劬勞

                 (2).內心的昏暗,憂愁,不安,拒絕

                 (3).災害

                 (4).負擔、重壓

 

 

     受苦是被動的。只有當苦難有意義與目的時,才會化被動為主動。

     苦難之性質:  有的人認為是全然惡的;但也有人認為並非全是惡的。

         因為「惡」有:

              (1).自然界的、身體上的

              (2).道德上的、理性的

              (3).神學上的、心靈上的 

         有的惡甚至是一種必要的存在。

 

.苦難的來源

 

    1.進化論的講法︰ 因為進化,所以才有苦難。

       如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法天主教耶穌會神父,曾參與周家

       口北京人之研究)認為苦難的來源有三︰

         (1).成長的苦難

         (2).失調的苦難

         (3).死亡的苦難

 

    2.宗教學上的講法︰

 

      無神論︰自然界就是如此,一個沒有理由的存在。

 

      有神論︰

        聖經

         (1).人的墮落結果:善惡樹之意

         (2).出於惡者的惡意

         (3).神的美意:化了裝的祝福

 

     其它宗教︰

         還包含有神的懲罰。  管教vs.祝福;   試煉vs.試探

 

    3.哲學上的講法︰

      各家各派的說法很多,不一而足。

      有的說苦難是一種悲劇,悲劇如何導生,就是苦難的來源

      有的認為談苦難應先討論苦難的定義與局限。

      有的以經驗論,處境論,信仰論,理性論等來闡述苦難的意義。

 

      苦難似乎有兩種︰

         1.無可避免

         2.可以克服的

 

     有的苦難是天災,有的是人為。

 

     苦難是因為Entropy的傾向嗎?

          Gathering by love

          Scattering of love

 

.苦難的意義價值

 

   苦難是否有意義?

   有了意義是否就不再是苦難了?

  

   在苦難中發現眾生平等,生命中彼此的相愛與關懷﹝如陳映真小說中之越

          戰壕溝中的黑白人士兵,他們發現在苦難中人有了平等的地位。﹞

 

   真樹與假樹之別。真樹會生病(苦難),假樹不會有蛀蟲。

 

   鯖魚的故事。苦難激發生命力。

 

   沙灘上的足痕。人在努難中是躺在神的懷抱中渡過的。

 

   耶穌與生來瞎眼的人。「苦難,既不是他犯罪,也不是他祖先犯罪,乃是

   要在苦難中發現神的榮耀與作為。」

 

   失去手鍊才發現手的存在與價值。

 

   苦難只有在宗教裡找到意義。在信心的探索中發現一個意義。

 

   人只有在苦難中才學會作信心的跳越(Leap of faith) vs. 理性的省思。

 

.苦難的超越

 

    人須要超越的神來超越苦難。

    救贖之需要性:

      (1).功德的(Merit):重行為(Work)

      (2).恩典的(Grace):重信心(Faith)

 

   1.理性的規避(Escape by reason)

      現代心理學以為︰「人要照著他的意願來制服現實,解決之途在於技術   

      或手段。」,其方法有:

         (1).規避之

         (2).積極思想療法(Positive thinking),否認苦難存在,以為只是心    

                  理狀況而已。

                  在苦難中生出愛來,愛是由苦難來滋養。

         (3).苦修或殉道

 

   2.規避理性(Escape from reason)

      宗教上解決苦難的三大方式︰

         (1).Resolve解厄:Bribery, compromise賄賂

         (2).Dissolve消災: Will to power,意志力

         (3).Involve共渡、同苦、同醫治:Patripassionism父神受苦論

              「信仰不是為解釋苦難,信仰是為承載苦難。」

      規避理性也是一種「信心的跳躍」(Leap of the faith

       Altar vs. Alter

 

           猶太教:教育之

           回教:順受之

           佛教:靜修功德

           解放神學:以行動消之

 

       苦難並不是地獄,也並非引往地獄。使人與神隔絕的罪才是引往永

       死。

  

   3.感恩的心: 以感恩的心面對各種苦難,並視受苦者是一種天寵,他們屬

        於這世界不配有的人。

 

.苦難中奮鬥的實例

 

       Hellen Kelly:雙眼皆盲的教育家

       Fanny Crosby:雙眼皆音樂家

       Henri Nouwan "Wounded Healer"

       Bethoven:耳聾的音樂家

       劉俠:輪椅上的作家

       蔡蘇娟:暗室之后

       托爾斯泰:三個土信徒vs.主教

       舒伯特說:「我的音樂是才華和厄運之子。很奇怪地,眾人似乎最欣

       賞我在困厄之際所蘊釀的音樂。」

       水湳浸信教會"劉媽"喪子的故事。

 

.苦難的操練

     「生命的態度決定生命的深度」(Your attitude determines your altitude.

 

     經歷了苦難後,往往有三種結果︰

        1.在苦難中迷失了自我︰墮落與沉淪

        2.在苦難中成長與蛻變︰毛毛虫變蝴蝶

        3.苦難後依然故我︰蛇蛻皮還是一條蛇

 

      在苦難中的發現:

1.      發現自己

2.      發現別人

3.      發現上帝

 

 

.基督的苦難/父神苦難論

 

神的苦難成就了人的救贖。

神的苦難成為勝過邪惡的榮耀。

 

    「因祂的刑罰,我們得了平安;因祂的鞭傷,我們得了醫治。」

 

也因此,我們效法神的受苦便有屬靈的喜樂,受苦是救恩必須的經歷,受

苦成為榮耀的標記,受苦可以補足神的苦難。

 

 

.討論

       1.你一生中最大之痛苦之事是什麼?

       2.為什麼它帶給你如此大的痛苦?

       3.你如何渡過?

       4.這件事帶給你什麼意義?

 

.結論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

         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篇第三十四篇1819

 

十一.參考資料

  1.「苦難神學」(1995)唐佑之著,卓越

  2.「基督教倫理學」(1995)馬特生著,p9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