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大腦神經元發育早期樹突小刺形態

與生化之研究

指導教授

張兗君

關鍵字

樹突小刺、免疫螢光染色、細胞培養、鼠大腦皮質神經元、

ActinTubulin

摘要:

樹突小刺為神經元樹突上小刺狀的突出物,是腦中多數興奮性突觸主要形成的所在。許多文獻指出小刺形態的多樣性、出現的位置及數量都影響到神經訊號的傳遞及神經元之可塑性。為了比較細胞發育中樹突小刺在形態及生化上的變化與功能之間的關聯,我們以100,000 cells/ml的密度培養大腦皮質神經細胞並觀察其三週內的發育。利用lucifer yellow標定細胞並用全細胞電位箝制的方式記錄了該細胞在發育中eEPSC頻率的變化,以探討細胞發育形態變化與電生理的關係。此外利用雙重免疫標定的技術標示actin、tubulin研究小刺內細胞骨架的消長情形;又用actin、synaptophysin以觀察小刺類型與突觸形成之關連。我們觀察到下面幾個現象:在距細胞本體150mm之內,小刺密度隨發育時間遞減;同樣區域內突觸形成在樹突分支及樹突小刺的比值隨發育時間增加。若不限區域隨機取樣則可見小刺內tubulin成分會隨發育時間而遞減,形態上也由無頭類型轉變成有頭類型;並且大多有頭類型的小刺上會出現突觸。另外分析在發育早期興奮性突觸的電訊號與突觸形成的位置,發覺兩者間並無太大的關連。因此,可以結論說大腦皮質神經元的發育明顯和樹突小刺數量、形態及生化組成的變化有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