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資本主義的歷史:市場社會的興源
--- 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Origin of Our Time, (中譯本,鉅變)
古典經濟學的智慧
--- Simon Clarke, Marx, Marginalism and Modern Sociology: From Adam Smith
to Max Weber, ch. 2,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ch. 6,
"The Marginalist Revolution in Economics".
十六∼十八世紀 啟蒙運動之後 / After the Enlightenment
→ 科學革命,獵巫運動
→ 物質主義 / Materialism:撇開人性,從科學分析的角度觀看社會的經濟活動。
˙ 社會:物理宇宙秩序所主宰。
˙ 駕馭社會:理性 / Reason
Nature defined the external limits to the rule of Reason:
Reason could harness the laws of Nature, but it could not override them.
However, the foremost barrier to progress lau not outside
humanity,
but within, in the residual power of the passions and of ignorance which impede
and subvert rational judgement.
- Simon Clarke, p. 18 -
1.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 Self-interest (1) The division of labour - 國家富強啊! |
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時代
--- 歐陸一片忙碌;經濟也是一片混亂
怎麼辦呢
視資本累積(Capital accumulation)為國家富強最終目標 以定義地租與工資來作為定義利潤的方式 |
十九世紀 百年和平,保守國際與新啟蒙運動
歐洲就這麼大,國家一直資本累積也只是花在打仗上面; ← 政治經濟學搞這麼久其實都是在輔導專制政體,何必啊? |
→ 1. Alfred Marshall: 價格機制---供需決定價格 |
→ 2. Carl Marx的共產主義
曰:為什麼我這麼窮呢? (宿主恩格斯:我更想問這個問題...... =_= b)
不看國家而看個人,進入個體經濟學
→ 3. 邊際效用學派開始:正式引導科學式分析來計算經濟與人的行為
˙ The science of rational action.
˙ 開始正視交換 / Exchange的遊戲
金大中與金日成
Speenhamland Law(1795-1834)是英國在工業革命前一段時間的一項政府政策,主要是界定當時的勞工最低收入,工資不足的予以補貼。其實詳細的當代法律在本書中強調過的共有:
1. 濟貧法(Poor Law 1601-1795)
2. 居住法(The Act of Settlemen 1662-1795t)
3. 史賓翰連法
這一連串的法案在英國歷史上有一項重要意義,就是他都是在面對工業革命時的一種反抗自由勞工市場的政府力量,第一及第二項法案基本上是英國圈地運動的實行法案,而在面對工業化的生產與中產階級的政治力量和自由勞力市場訴求對社會的衝擊時,在兩個法案被結束時,同時成立了史賓翰連法,卻形成了嚴重的貧民危機,使中產階級取得政權之後,迅速的終結史賓翰連法,社會急速的進入勞工市場主宰的狀況。
作者Karl Polanyi針對這一個問題,在其第八、九、十章分別以回顧當代的社會狀況、史賓翰連法結束後的歷史與討論當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學的觀點,來引述他的意念。
他以亞當˙史密斯,社會經濟學始祖為首,當時在面對從圈地運動開始的英國貧民潮,經濟學家對他的見解成為社會經濟學的思潮,William Towsend在1786提出了有名的山羊與狗的報告,引導出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及自然主義,在當代也造成在前自由勞動市場時期的一段實驗社會科學風潮,包括有名的Robert
Oven和Samuel Bentham都在其中。事實是這些與自由勞動市場背向而馳的實驗幾乎都失敗了,但作者卻反而支持其中以人,就是Oven的立場-社會核心論。自由主義強調人與禽獸無異,因此可以用飢餓來支配,因次他們反對政府的控制操縱,而引出了自由主義的基礎,認為自由勞動市場的競爭可以將貧窮化為社會動力,強迫窮人進入工廠勞動。問題在從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之後,不論當代社會經濟學與古典經濟學的立場,都變的接受自然主義的觀念,強調人類可以藉由自利的本性和貧窮飢餓的逼迫而達到『生產極大化』,相對的在國富論中,『國家財富作為國民生活的機能』反而遭到扭曲,自由市場在一連串的貧窮爭辯中取得生產要素(勞動重組而使之被購買化)而進而反噬控制社會,造成自律市場的神話與經濟凌駕社會的錯覺。
第一篇的百年和平、第五章的市場制度演進都分別的以歷史角度攻擊自律市場的神話。他一是打破古典經濟學對市場制度的演進歷史觀,強調地方市場、遠程貿易和國家貿易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二則是由錯綜複雜的歷史之中,他指出了明顯的道路以供分析:
圈地運動與社會貧窮化
國富論→自由主義與古典經濟學→自律市場神話
史賓翰連法
社會實驗科學時期
資本主義時代來臨與百年和平
霸權均勢和平的粉碎與國際金融制度重建
法西斯與共產的出現→世界大戰
資本主義重建後,以強迫建立的和平來維持自律市場的神話;戰後同樣的以市場經濟復辟來重建歐洲經濟秩序。終結這些神話的,正是國家。
從這些巨觀的歷史,濃縮到微觀的社會分析,就是史賓翰連法的研究。他因此贊成Oven的社會核心論,因為自律市場並不是凌駕在社會之上,所以自律市場的建立,一定會面對強烈的社會反動,而表現在國家的制度與互動,像協約\同盟三角、法西斯政權與共產革命,和史賓翰連法。在第七章專論史賓翰連法前,他的導論就說了:
…勞動市場是新工業體制之下所要籌組織市場的最後一個,並且只有在市場將經濟已經開始運作,而缺少勞動市場的災害對一般人民而言已經被證明為比引進勞動市場所造成的災害還要大時,這個最後步驟才會被推動。自由勞動市場的最終結果對所有與之有關的人在財務上都是有利的。但就在此時…自由勞動市場帶來的經濟利益不能彌補他對社會所造成的破壞。』對作者來說,他並不反對自律市場的神話,可是他認為自律市場就是『神話』,他的本質其實就對本有的社會是具有毀滅性的,因此社會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會有反抗,『十九世紀的社會史因而是一雙重發展的結果:就真正的商品而言是擴展市場的組織;對虛構的商品而言是限制其發展,這兩者伴隨著發生。…社會保護自己以對抗自律性市場所具有的危害-這就是當代歷史的特色。
我其實在暑假時就因為修課其他老師的推薦而讀過這本書的第一二篇,當時對我而言,只是一大堆的歷史陳述,當時我並不了解其中道理,也不知道所謂自律市場的意義與爭論;由於我一直對歷史有興趣,所以才會有辦法主動的閱讀這本看似枯燥的一本書。我在社會學程的熱忱,也是建立在歷史的興趣之上。
這學期由於直接修到了歷史經濟學、經濟學原理與本課,拜吳老師之賜,我學到了不少自律市場的觀念,也讓我對本書的深刻內涵有更深的了解。歷史總是由所有的事物一同演進的,當環境變化時,生物自然就會『適者生存』的演進;人類社會的歷史也是如此,社會的一切會深深的反映在當代的思想與制度、事件之中,就像我們對古生物的研究,就常以對古生物的生理結構來推論當時的環境,反之亦然。在上課中我聽到有同學提到對天擇說的爭論,我覺得其實近代對天擇說的議論和我們對自律市場的爭辯有異曲同工之妙。達爾文,正如該同學所說,不曾說過『天擇』這兩個字,可是當後人對他『適者生存』的理論,做出如此的曲解之後,不但造成長期且根深蒂固的觀念錯誤,形成一場看似無解的爭論。
我們其實可以比較看看:
適者生存 | 天擇 | 生物合作的本性 |
市場機制 | 自律市場 | 人類非自利的本性,… |
就像亞當˙史密斯的著作也一樣,生產與分配的觀念其實只是市場機制的本質,這是人人不可否認的部分,可是當自律市場的神話像天擇說一樣冒出來時,後果卻是如此的龐大與嚴重。就像Polanyi說的,『只有在市場將經濟已經開始運作,而缺少勞動市場的災害對一般人民而言已經被證明為比引進勞動市場所造成的災害還要大時,這個最後步驟才會被推動。自由勞動市場的最終結果對所有與之有關的人在財務上都是有利的。』自律市場並沒有所謂的錯誤,他最終的意義絕對是對人類有所益的,可是就像共產主義其實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大家可以朗朗上口的說『共產主義的世界是美好的,但是實現他的手段是不可行的』,面對自律市場,又何嘗不是如此?人類卻有一種似乎存在的天性,就是在沒有絕對的答案出現之前,就會將最接近的答案當作是絕對的,天動說、天擇說、到自律市場,人類的歷史似乎一直在重演著這樣的事,將一項解釋看做是鐵則,並將反對的論點說是異端、特例、或是任何可以予以否定的稱呼冠上去。Polanyi其實並沒有要打破這個神話,也沒有要推銷一個新的『鐵則』給我們,而是讓我們從自己所曾經有過的歷史,重新找回我們的思路,擺脫那些神話對我們求知的蒙蔽。這個收穫,不只對我對自由經濟的認識,也對我將來所有的求知生涯,有所幫助。
其間,由於貧窮的問題使的人們開始探究生命在一個複雜之社會中的意義。政治經濟學從兩個相反的角度進入思想領域中:一方面是進步及完美無缺,另一方面是決定論與毀滅;他也經由兩個相反的方法轉化到實際行動中:一方面是和諧及自律性的原則,另一方面是競爭與衝突。經濟的自由主義及階級觀念即預先形成於這些矛盾之中。由於此一驚人之事件的終結(史賓翰連法的廢除,
1834),一套新的觀念已經進入到我們的意識之中。
Karl Polanyi | Friedman | |
計劃管制構成 | ||
自發性的 |
社會學:人的完整性,不只是物質;樂觀看待人性的可塑性。
經濟學自由市場: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故管制、中樞命令、集體主義永遠有缺陷;不信任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