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學
∼論自由市場 I : 勞工

市場中的權利:什麼是勞動?
Milton and Rose Friedman, Free To Choose, ch. 8. (中譯本,呂志翔等譯 選擇的自由)
楊青矗,小說 低等人、龜爬壁與水崩山、陞遷道上、綠原的黃昏、在室男。
謝國雄,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序論,第一章與第六章

市場中的權利:性別與工作
Ruth Milkman, Genter at Work: The Dynamics of Job Segregation by Sex during World War II., ch. 1.
Barry Clark,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ender," in Political Econom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教育券改善教育了嗎?
Martin Carnoy, "Do Vouchers Improve Education," in Real World Micro.
Barry Clark,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 Political Econom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誰來保護消費者?
Milton and Rose FRiedman, Free To Choose, ch. 7. (中譯本,呂志翔等譯 選擇的自由)
Real World Micro (Dollar& Sence 1999), ch. 3: Consumers.


作業二 勞動市場的性別歧視

Geena Davis

Job segregation of sex 和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有一些不同。基本對女性職場的研究發現,Marxist-feminists ,及馬克思學派對女性問題的看法,認為女性被趨向性的納入許多低收入、低工資、低地位的工作職業,從而創造了現今社會的許多女性不平等的就業環境,而相對的,industrial structure 下則有sexual division of labor則認為社會有將職業界定為男女分別的傾向,而女性所被界定的職業,大多也是低收入、低工資、低地位的職業。中文上的翻譯,分別是『性別的工作隔離』和『勞工的性別區別』。因此,我有點認為題目的字意有些不妥。

Milkman認為馬克思學派的說法也有些問題,因此提出了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作為比較,他說社會在文化上與傳統上就有那種趨向將工作標定為男性工作或女性工作。

但是,如何社會會對於兩性在職場的就業中,會製造出如此具有歷史性、傳統性又難以打破的歧視狀態,則一直為社會學家爭論:

※古典自由經濟學-視性別工作隔離為自由市場的現行正常狀態,他們倒不完全贊成性別先天性的差異,而已其效用極大化的理論,認為『男主外,女主內』一方面是增加收入和家庭維持最有效的方法,還認為女性特有的持家傾向,造成女性自然在資本主義市場上的勞工佔有比例減少。因此他們認為解放的自由市場加上足夠的就業市場,女性的職場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 激進思想派-馬克思主義-視職場性別歧視為資本主義對效用極大化目的的一個手段,目的是建立對資本社會最有利的核心家庭,將女性控制在家庭照顧小孩和工作的丈夫。

※ -極端女性主義-認為女性是受男性先天性的壓迫主宰本能控制而產生了職場歧視。

※ -社會女性主義-中立性的認為資本主義和傳統的父權體制相輔相成。

※ 保守主義-認為男女之間固有的差別造成社會的男女就業差異,他們從某個角度主張維護固有的家庭功能,反對女性主義、自由主義的自利論點和政府干預。

※ 近代自由經濟學-將兩性就業問題視為社會傳統的薰陶和市場的不完整競爭造成之。

我來說工作性別歧視
我個人其實沒有對以上的各個觀點,作優劣的判斷比較,只是,我認為對工作性別歧視的問題,從社會學觀點不應該只侷限於一個意識型態來解析。

性別的職業區別,我認為應從社會職業的起源來解析。如果我們從初民社會開始看起,對於男女其實沒有什麼分別的;但是這其實是理論。實際上歷史研究的結果,任何的文化的起源都有一種性別的區別的,尤其在世襲制度形成時,基本上社會都有一種領導的性別化,也就是我們說的父權社會和母權社會。在現代我們對母權社會的研究是沒有什麼可以說完整的,因為我們的現存社會都是父權體制的社會,只有一些少數的偏遠原住民,像我聽說在雲南就有一個。我們來看一下父權社會的女性究竟是為什麼會受到男性所謂的『支配』?

想像一個原始的石器時代的狩獵社會。絕對沒有理由說男性比女性適合狩獵的道理,可是我們光刻板印象就告訴我們他們是存在男主外女主內的現象,在壁畫和人類學研究都有這樣的證據。我要在此說一下一些生物學上的證據,就是比較接近人類的哺乳類,可以發現在親子上的關係上母子都比父子來的親近,而這點在生物學上也證明了一些母性在天性上與雄性有一些的不同,老鼠、獅子、老虎、到最接近人類的猩猩人猿,母性都身負養育下一代的任務。如果以此引申到人類的原始社會,則我們就可以發現女性一般在有小孩後就會降低他們出外狩獵的機會,而漸漸在效率的考量下,女性留在家中負擔家事和養育的優點,正如古典自由經濟學的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的論點一樣,就是使男性可以完全的在外狩獵,無後顧之憂。人類社會文化的演進,基本上也是一種演化淘汰的過程,競爭力較強的文化自然會取代弱的文化,像農業取代狩獵,那文化競爭力的標準在哪裡?我直接的從生物的角度說,就是生存,也就是人類社會的生產力,這點直接的解釋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因素。

能夠掌握社會生存條件的人,無疑的就會成為社會的領導者,初民社會的時代,掌握生產的人自然有能力發號施令,父權社會自然就形成了。當然父權社會並不是每一個文化的必經終點,可是我們最後會察覺到父權社會的特點就是在他的形成之初,基礎就是男性掌握生產,接著就是男性主持社會,在主控者同時為生產者時,這個社會就比較有在制度上修訂到適合擴大生產力的機會,因此父權社會,在我的理論之下,具有比較大的競爭力。所以我基本上認為以上所有的論點都有他們的有力之處,可是共同的問題,是他們的眼光都集中在資本主義的現有社會結構,卻不能往更根源處看…我們可以重新分析各個理論:

古典自由經濟學的效用極大化根源並不是資本主義,而相對的女性要解脫工作隔離的束縛,勢必要解脫她們原有被社會套上的養育責任,目前女性運動相對造成的社會現象,便是下一代的教育養育的責任問題。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也一樣。極端女權主義的論點有待證明,其實在生物學的角度上這已是可被證明的就是男性比較具有侵略性,只是這點對工作歧視會有多大影響,我想並不是主要的因素。保守主義的觀念其實是父權體制之下的要求附屬品,就像我們傳統下對女生的教育,其實正是在使女性在社會上有普遍的這樣的『教養』,這點在現在的社會由於觀念的改變造成教育的改革,其實『沒教養』的女生也越來越多;當然,我認為這些保守主義的觀念,有其更深的源頭在。近代自由經濟學基本上也是有此一根源的未發掘性。

因此,我認為性別的工作歧視或工作的性別歧視,都是人類歷史千年下的文化結果,大致上我們可以說人類這千年中的主流文化中,性別\工作的隔離是一直存在的支配現象,我認為這現象的基礎,就是社會必須要有固保的體系去保護養育下一代,這點絕對不會比生產來的在人類社會中不重要,可是當女性主義一再的認為這些隔離是產生在資本主義、雄性暴力、或父權體制,卻忽略了當女性再要求職場公平時,社會卻正在面臨下一代的教育養育的社會問題。我在這點上,或許比較接近社會女性主義和近代自由經濟學,就是相信父權體制的重要性和傳統的約束。

Dinosaurs 2000/11/23

後評:前言很好,回顧性很高;主文整個人類學了......當時我還沒修人類自然史啊? @@

Dinosaurs 2003/05/17


 

 

生產過程:剩餘價值的佔有

工人曰:生產力有這麼屌,我有的生產力為何還要出賣?

答案:普羅化

勞動力價值的工資化,掩飾了其真正價值與剩餘價值的來源與內容

 

 

工人曰:勞動為了鑽取工資,不是天經地義的事? (擺明被唬了)

 

勞動特質展現勞僱關係      

馬克思:壓低利得,與上聲actual labor power才有利可圖

志願性服從/voluntary servitude or consent
勞動過程的控制 →

勞動力/labor power

actual labor power

利得

→ 被構成的risk of lossing job

Friedman: permenent unemployeement

志願性服從
˙ 問題:從哪裡蹦出來的?
˙ 狀況:在勞工自由市場裡被構築出的志願性服從,出了什麼問題?
˙ 檢討:干預管制勞僱關係 從面對問題到造成問題 要聽誰的?

個人感觀:
1. 政治學面向 → 制度面的東西都可以建構,但是人未必會聽話;志願性服從不是像武力一樣只要我想就可以加諸出去的權力政治宰制。
2. 社會學面向 → 文化打從人類始祖開始撿石頭時就已經開始了,『基本文化分類/elemenntary cultural classification 』可能還是處理不到真正在現代和志願性服從對話的資本主義結構。 是否還是要回到馬克思呢?
3. 經濟學面向 → 志願性服從終究還是一種權力的表現;個人認為除非價格機制也能構成一種權力,不然自由勞力市場只要動用起志願性服從來馴伏勞工,還是逃不了干預管制的追殺。 市場永遠是贏不了的贏家。

200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