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http://news.pchome.com.tw/politics/udn/20070803/index-20070803145257035570.html
我在網路上還找不到這份報告的完整版。雖然媒體報導的很含糊,但是假設這些報導並沒有明顯與原報告相悖的的重大錯誤好了,從這些報導中已經讓我覺得這份調
查輕則是不夠嚴謹,重則可能是刻意操弄調查方法已獲取預設的結果。休過通識程度應用統計學的人應該都可以看出幾個大問題:
- "台北""街頭" 的抽樣調查可以代表全體青少年嗎?(台北以外的青少年呢?平常不常上街的青少年呢?)
- 訪問的地點在哪裡?有作到隨機選定嗎?或者已經預先選好休閑娛樂場所周邊呢?
- 僅採計十二至十八歲的訪問結果,但是訪問人員在調查時有作到街頭隨機訪問再刪除年齡不合者嗎?或者是僅訪問那些主觀上 "看起來像" 十二至十八歲者?這樣是不是會造成看起來比較小或老的樣本被忽略?
更重要的是,就算接受這份調查報告中對數據的詮釋,結果真的是值得憂心嗎?
- 先看這個:"71%的國高中生青少年在暑假最想做的事情是打工賺錢,但賺錢是為了滿足玩樂的需求"。在食衣住行以及教育有父母負責(父母本來也應當負責)的前提下,正當地工作賺錢負擔娛樂的開銷,這應該是非常健康,非常正面的想法吧?
打工的錢不拿來娛樂要幹啥?如果國高中青少年打工賺的錢居然要拿來負擔伙食開銷,負擔房租,負擔自己的學費,這根本是社會的悲劇,國家制度的恥辱了啊!至
於說什麼錢應該拿來作公益,看看這年頭貴婦團大手筆搜購精品衣著皮件與保養品,新台客買車改車玩車飆車的豪氣,甚至是某山西商人以捐錢避稅甚至當成違法爛
葬的許可證的嘴臉,你真的覺得可憐巴巴的未成年打工族是這個社會上最應該多捐錢作公益的人嗎?真要說有什麼憂慮,最多就是顯示青少年的理財儲蓄觀念不足。
但是換個角度說,成年人的理財儲蓄觀念又有多好?滿街跑的消費性卡奴,在股市投機炒短線被套牢的股票族,甚至是買假期貨被騙光老本的貪心笨蛋,這遠比
"青少年賺到錢只想拿去玩" 嚴重多啦。
- 再來,"至於青少年暑假在做什麼?調查發現,42%的青少年每天花上5到8小時玩樂,包括K歌、尬舞、郊遊、泡網咖" 。網咖一般來說給人印象比較負面就算了,年輕人喜歡唱歌跳舞郊遊到
底是怎麼讓人憂心了?而就時間比例上來說,國高中生在學期中一天花七到八小時上課,課後還有作業與補習,放假日如果花上五到八小時娛樂,應該用"僅僅"來
形容比較妥當吧?另外,刻意用玩樂取代娛樂,用K歌取代唱歌,用尬舞取代跳舞,用泡網咖取代上網咖,凡此種種刻意使用具有價值表述的語詞取代通俗可用的中
性語詞,其心態為何,是否刻意進行價值走私,企圖洗腦大眾?
- 接著,"80%的青少年每次玩樂花費約100至500元"。前面才說了每天花多少時間玩樂,這下子又偷偷換掉單位變成了每 "次"。那到底青少年們一天可以來幾次呢?
而且一百到五百的範圍也太大了吧,如果假設每天娛樂的 "次數"
可能是一到三次,則算起來可能的每日娛樂成本就是一百元到一千五百元這麼廣大的範圍,這種調查結果到底有什麼具體的意義?最多就是表示根據娛樂的種類不
同,開銷的變動也很大。這是社會多元的好現象,到底有什麼好憂慮的?
- "...很容易讓青少年的暑假生活品質開始虛浮怠惰失去意義,「賺錢」與「玩樂」成為青少年暑假中最重要的事"。看到這話只有傻眼。這一整個沒有邏輯嘛!說重視賺錢與玩樂是功利,是追求感官刺激,這樣也許還通,但是打工賺錢不要努力嗎?,唱歌跳舞郊遊的運動量也不小啊。賺錢跟娛樂怎麼樣都跟 "虛浮怠惰" 連不起來啊 囧rz
總的來說,這份報告也不過就是所謂的先射箭再畫靶。研究者(作出這種東西的人實在不配稱研究啦,但是我一時想不出應喚其為何?)先預設了只有作志工是好事,然後娛樂就是最壞的壞事(看完這個報導我幾乎覺得唱歌跳舞郊遊上網比喀藥搶劫勒索飆車強姦殺人還更壞了)。然後去找誰都知道對娛樂的需求量大又經濟弱勢的國高中生開刀,掰出這麼一份我們的國高中生爛爛爛的結論。真是茍使,這些諸頭怎麼不說成年上班族收入比打工族多那麼多還是不去作志工,比青少年更加爛爛爛?
這摩說不光是我憤世妒俗。試想,如果青少年門的父母本身都沒有從事志工的觀念與習慣,又怎麼可能帶動自己家的死小孩投入志工行列?更何況許多志工工作需要
一定程度的體力,技術,知識上的專業,因此更適合成年人投入。相對地,青少年志工活動合理的目的應不脫" 體驗","教育"
方面,以養成有終生具有主動參與志工活動的意願,有參與志工活動的能力,並對志工活動的管道制度有了解的人為目標。總的來說,我相信推動志工活動真正
的重點應該是架構出良好的制度與資訊管道,鼓勵成年人帶著小孩,有計畫,有系統,持續地投入志工工作才是。
本
著作係採用
創
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