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上頁

奇 幻閱讀日記 2004 07 17 懷沙

從 奇幻文學在台灣還很小眾的時代開始,“什麼是中國風的奇幻,特別是現代創作中的中是奇幻在哪裡"一值是個被熱烈討論的話題。第五屆皇 冠大眾小說獎入圍作品之一的懷沙,是一部很容易被奇幻迷忽略的作品,卻很巧地替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選 擇春秋作為作品的背景是非常恰當的。中國從秦代以後就只有迷信而沒有神話,春秋時代,天、地、諸神依然年輕,消亡的陰影卻已儼然浮現。

神 與人從遠古時期的不分彼此比肩而行以至於神靈遠離人類的故事一直是非常原形的神話主題。在懷沙所描述的先秦世界中,諸神正處在這種若隱若現的中間期。對於 神靈,有些人深信,有些人不信,但真正能看到神靈的人卻是少之又少。然而當你能看到,你卻會發現圍繞在凡人四周的神靈也跟一般人一樣任性、貪玩。

以 歷史名人為背景的小說並不好寫,因為大家對他們的故事都太了解了。如何寫出新意卻又不違背明顯的史實(除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天馬行空到如同日本香港漫畫一 般與歷史完全脫鉤),這是對創作者的一大挑戰。懷沙的作者想像中的這個先秦一方面並沒有過於誇張的違背歷史,卻又能不囿於考據,於史實空白處恣意塗抹,描 繪出一幅色彩繽紛卻又鮮活可信的景象。

然 此書也不是沒有缺憾。對於主角屈原--也就是書中的屈靈的描寫缺乏說服力,是這部作品最大的缺憾。身為(書中所見)唯一一個能真正看到神靈的人,他從故事 一開始對於週遭懷疑者與盲信者的釋懷程度就已經老成得令人難以置信。這種態度對照故事最後投江(投江, 結局當然是投江。這又不是日本漫畫。)的結局,卻反而讓人質疑“何苦"?諸神仍在,神鄉仍在,如此難道不已足夠?

讀 罷掩卷,實在非常高興中文創作界出現了這樣一部作品。有中國風是一回事,單從奇幻文學的角度來看懷沙亦為佳作(以個人主觀來看,懷沙在內涵與筆法上的表現 都比近期另一部打著中國風為號召的奇幻作品好得多),這才是難得的事。

本 書資料

回 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