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中國時報   論壇   901121

哈利波特真的是禁書嗎?

 ☉林鶴玲、孫春在 台北靈糧堂教會最近透過在網站上張貼公告文章與舉行一場「剝開哈利波特真相」記者會的形式,指出舉世風靡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是巫術手冊,對小孩有不良影響。這個消息經由大眾傳播媒體報導後,引發一連串「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對孩童影響如何」的討論。靈糧堂或其他宗教團體如何看待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不是我們這裡關心的問題;我們關切的是,在「靈糧堂vs.哈利波特」的風波中,媒體報導並未盡到查證之責的問題。

 相關報導中,媒體記者一再未加查證地直接引述靈糧堂網站文章與教會人士的說法,表示「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已在一九九九年起將哈利波特列為不受歡迎讀物,並宣導公共圖書館不要放置,在在顯示問題的嚴重性」;在這則新聞的後續報導中,媒體記者更片面地接受靈糧堂相關人士的說法,直接宣稱「在美國圖書館協會主辦的禁書週中,哈利波特名列 禁書榜首」。

 美國圖書館協會在為禁讀哈利波特背書嗎?正好相反。哈利波特系列不但不是美國圖書館協會所認定的「不受歡迎讀物」,反而是ALA推薦給青少年的一百本最佳好書之一。

 我們上網一看(網址:http://www.ala.org/bbooks/),原來所謂ALA的禁書單,其實是ALA和其他數個團體慶祝「禁書週」二十週年活動的一部份,列舉遭受最多「挑戰」的書單。這項活動的主辦單位包括美國書商協會、美國新聞記者與作家協會、美國出版商公會,並由美國國會圖書館贊助。什麼是對某一本書的「挑戰」?只要任何人基於任何原因,向任何圖書館或公立學校,對某一本書寄發一份書面抱怨,就構成一次「挑戰」,而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被質疑的次數確實在西元二○○○年名單上高居榜首。然而,這並不代表ALA認同這份名單;正好相反,ALA等團體主辦「 禁書週」標舉的宗旨正是「發展自我:向禁書 敞開心胸」。

 「向禁書敞開心胸」的根本精神並不是「包容不同意見」;而是要提醒社會大眾對言論管制可能造成的社會傷害提高警覺。有人以為讀 禁書即使沒有什麼壞處,不去讀它總沒什麼不好吧?就如報載某宗教人士的說法:「如果有選擇,還是應為孩子選擇有正面幫助的書」。這和ALA舉辦「禁書週」的精神正好背道而馳。禁書應該被討論的不是它如何無害,而是它永遠比只看某些「正派」書籍有益。在ALA「最常被挑戰的經典名著」裡,「麥田捕手」、「紫色姊妹花」、「蒼蠅王」等都名列前茅。不去閱讀這些名著,當真毫無損失?美國圖書館協會慶祝禁書週的活動背後,根本的精神是:當代社會中,真正的脆弱與危險不在於閱讀異類,甚至異端書籍,而在於只閱讀一類書籍。因此,ALA鼓勵大家用「向學校贈送 禁書」、「鼓勵地方電視台播放禁片」等方式來參與「禁書週」的活動。

 ALA網站上更直接列舉年輕讀者閱讀禁書 的諸多好處,包括:「激發公開而誠實的討論」、「瞭解並辯論真實人生的議題」、「學習在變動社會中處世」、「鼓勵創意與批判思考」、「認知與察覺文化差異」等,他們對閱讀 禁書的態度不只是極為正面的,甚至強調其必要性。對照這些閱讀禁書的優點來看,不看禁書、有爭議的書,其損失豈能算小?

 ALA「慶祝」「禁書週」二十週年的活動,以及ALA對於閱讀禁書的呼籲,居然會被曲解成ALA對於哈利波特的打壓。這樣一個犀牛皮事件重現於二○○一年的今天,無論作為消息來源的靈糧堂部分人士提供的消息如何荒腔走板,媒體不作查證,逕將ALA列為「控方證人」,照章全收地報導,仍然是媒體的失職。

 在今日網路資訊如此豐富易得、網路搜尋功能越來越強大多元的時候,許多新聞查證的工作其實遠較過去來得容易許多,而網路正是新聞工作者通往新時代新聞專業的九又四分之三號月台。然而,令人遺憾的,新聞媒體機構對監督、鼓勵記者運用網路進行專業查證的興趣,卻不如對發展新網站的興趣來得濃厚。

(作者林鶴玲為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孫春在為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Copyright 2001 China Times Inc.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