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以農立國」神主牌 07 17 2007 蘋果日報
在一片頌讚楊儒門充滿青年理想及憐憫農民辛苦生活的報導中,很常被忽略的是台灣為什麼要有這麼大面積的農業用地,而且為什麼農民需要特別照顧這類基本問題。我們真的需要保護佔人口少數的農民,而讓一般民眾付出高昂的代價?
農
業需要保護的一個論點是台灣以農立國,足夠的糧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況且台灣時時面對戰爭的威脅,一旦遭到中國封鎖,沒有自給自足的糧食,很容易
兵敗如山倒。但倉儲科技的進步,航運貿易的便利,還有現代戰爭型態的改變,讓這樣的論調過了時。一個國家以何產業立國,最後的檢視條件在於是否能靠該產業
養活廣大民眾。很顯然台灣的農業並不符合這項要求。
曾幾何時經濟發展優先的觀念在台灣居然變成了「舊時代的意識形態」,政治人物競相講求
「幸福經濟」及「社會公平正義」。漂亮的話人人會說,誰不希望幸福快樂?但同樣的人民也希望有優質的教育、全面的醫療保健、唾手可得的資訊、舒適的生活環
境以及便捷的交通。但這一切都需要經濟的高度發展才能達得到。
只講社會公平正義的左派知識份子無法面對水漲船高這樣的基本道理,要均富也
得要國家社會先富起來再說,一萬五千美元的人均所得絕對不是可以自滿的數字。橫擋在台灣經濟再度提升的契機面前的,正是政府這個也管那個也禁的父權心態,
台灣小吃的名滿天下以及滿城的計程車和檳榔西施其實都是經濟不自由的產物。台灣人擁有著凱因斯所說的野獸精神,活力四射並且創意十足,但可惜無能的政客官
員並不了解,創業精神沒有一個出口,而只能轉往地下經濟發展。
現時的農業政策也是在同樣的父權心態下制定的。一方面放著廣大地力不用,一方面又發放休耕補助,同時限制農產品進口,真不知邏輯何在?讓農業成為無人敢改革的龐大怪獸還有歷史的因素,懼怕農民起義還有視農民為選舉鐵票的政客心態,放在今天的台灣顯得多麼地時地不宜。
農地的限制使用不知綁住多少商人的手腳,也同時阻滯台灣經濟發展。如果你的生意沒有大到像面板大廠友達那樣,官員會幫你找地,變更用途嗎?農地開放,讓大小商人一體均霑,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不知可再創出多少商機,看看中科周邊新出現的經濟活動便可見一斑。
再
舉一例,新開放的農地如果規劃得當的話,擁有公園綠地的優質住宅社區一定可以在台灣鄉間、郊區遍地開花,而不是像宜蘭這樣畸形:一畝田上只蓋一棟別墅般的
「農舍」。要將台灣升級到以科技研發及服務業為主的已開發經濟,除了應該掃除種種官僚限制外,廣大的農地一定得釋放出來。
再良善的政策都
會有受害者,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怎麼樣提升全體國民福祉而同時適當救濟受影響的國民該是政治人物的主要任務。今天在WTO體制下,小型經濟體如台灣是沒
有機會講保護主義的。趕緊鬆開農業綁在全體經濟的桎梏才是正途,直接發放救濟金給農民也比胡亂限制農產品進口得好。我們需要的是往前看的政治家,而不是拿
著「以農立國」這種荒謬神主牌的政客,很不幸農業在台灣正在萎縮,也很幸運地萎縮的農業讓台灣經濟有可以再度起飛的機會,就看台灣有沒有這種福氣了。
作者為聖塔克魯茲加州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陳家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