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部長莫傷青年人自信 2004年08月18日

教育的目的在協助成長,尤其是自信心的茁壯與開花結果。在這個前提下,教育人士在專業領域內的最大罪惡,莫過於故意斲傷青年人的自信心。當教育部長沉痛地道出「大學高中化,研究所大學化」時,即使無意,他也等於企圖以排山倒海之勢,摧毀大學生與研究生的自信心。

素質認定無法比較

不過幾天,媒體報導台灣的學生有9成1覺得大學生素質低,甚至被學生只給55.4分的不及格分數。此外,台灣的在學生,只有8%認為自己比對岸年輕人強,有12%覺得差不多,高達79%的大學生覺得對岸大學生競爭力比台灣強。這些數據似乎更佐證,台灣學生大多數接受了「現實」的摧殘。

我向來不喜歡聽那些「一代不如一代」的信口開河。我總是把他們視為言談者自己已老化的徵兆。但是,上述的調查數據及部長言論非同小可、不可輕忽,而必須加以駁斥。因為,人云亦云的大學生素質低落不但是毫無根據的,還可能造成自信摧毀預言的自我實現。

大學生素質低落之認定,是一個比較的結果。不論教育部長或調查數據的詮釋,都經不起嚴格的審查。讓我從兩方面詳細說明。第一、絕大多數人,不會錯將日本富士蘋果視為普通富士蘋果。我的記憶裡,大約超過二十五年日本富士蘋果,都是習俗中的高級水果贈禮,質好價高,還有包裝。直到近幾年,我們才看到市場裡充斥美國華盛頓州的富士蘋果。不過,從來也沒有消費者抱怨這些美國富士蘋果的出現,使得日本富士蘋果的素質變得低落。這個隱喻意指,台灣大學生素質低落的說法,必須要證明台大、清華、交大學生的素質變差了。相反的,將真理大學、佛光大學、長榮大學學生的素質與「台青椒」相比,不啻顯現出言談者在比較上的昏瞶。

前景不同環境各異

第二,絕大多數人不會教秦瓊與張飛同上擂台,比賽誰的競爭力高。張飛大戰秦瓊,是許久以前魏龍豪與吳兆南的一段相聲幽默。聽者莫不莞爾,因為秦瓊與張飛根本隸屬兩個不同的朝代。大陸學生與台灣學生也是如此,不可一蓋而論,因為他們場景也截然不同。

台灣學生所處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與大陸學生所處的明顯不同。大陸學生的職涯前景在目前欣欣向榮的製造業;他們即使對人生創意有所憧憬,但絕大多數必須也能夠做一些犧牲。台灣的學生則不然;他們慣於一定的人生品質,不能在侷限於黑手或聽命於人的製造業工作前景。台灣學生的前景在於開創知識性的經濟,於是他們更願意致力於創造力的活動與學習。在這樣的不同背景下,侷限台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在傳統教育方面的比較,不是像極了教秦瓊與張飛大戰一場嗎?

台灣學生的自信心與團隊合作創新能力,固然有待磨練,才能與美日歐先進國家的學生相比較。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是表現的場景,而不是摧殘。我們的大學確實在近年增加了很多,但是最低入學標準的降低,並不意味著大學生的素質降低。

相反的,前述真理大學、佛光大學、長榮大學等所代表的是新的場景,讓青年人發揮的舞台。這些後來的「美國富士蘋果」,讓我們的青年在「台青椒」外找到發展運動管理、宗教藝術、與休閒健康管理等新舞台。

應該勇敢拒絕謬論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一個月前好像報上才刊登一位佛光大學的畢業生,在西班牙得了一項美術獎。因此,青年人務必要能勇敢地拒絕摧毀青年人自信的任何企圖,尤其那些人云亦云的比較只不過揭露言談者的無知與謬誤。

干學平

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