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首先我很好奇這部片一開始文字中所說的:“現在的歷史學家已經發現亞瑟王的故事是來自西元三百多年‘一位’真實的英雄的傳奇。”此嚴有多少可靠性?因為就我所知,許多歷史學家確實認為亞瑟王的故事由來多是關於西元三到五世紀的一些英雄故事,但我並沒有聽說過將亞瑟王視為“一個”特定的人物的說法得到廣泛的認可。

就影片本身來說穿著羅馬盔甲的亞瑟王還真的讓人不太習慣,不過想來按照時代背景,這樣或許才是比較對的?對石中劍以及梅林魔法的傳說由來解釋得也很有趣。尤其是小亞瑟從父親墳上拔劍一幕,拍得十足感人,我認為與其說這一幕是替石中劍的故事提出合理化的解釋,不如說是編劇再將石中劍的故事作了一次轉化,利用這個典故表現出一個非常原形的父子繼承的神話主題。

令一方面,我也非常喜歡本片塑造的亞瑟與武士們的粗莽漢子形象。他們滿口低俗笑話,互相吐巢的作風,和滿口仁義道德的中古騎士形象相比,確實比較像打仗的人該有的樣子。(其實我想說的是,這群人讓我覺得很有黑色傭兵團的味道。黑色傭兵團什麼時候會拍成電影呢……)

至於桂妮薇的形象,電影裡給我的感覺好過海報很多。海報上的桂妮薇就只是一個衣著暴露的女主角(她那一身讓我想到第五元素。但是麗露比她可愛多了),但在電影中的桂妮薇身上畫了紋飾(不過,他們不是黥面族嘛,怎麼她是用畫的?我本來一直很期待那是一夜之間紋上去的,所以亞瑟最後結婚時,取的會是一個滿身民族風紋身的新娘。可惜沒有。那真的只是畫上去的),以及一身污泥灰漬同時那樣穿著時,感覺與其他黥面族人就很搭了。

只是本片為了戲劇效果犧牲劇情的合理性實在有點嚴重。那條萬里長城橫隔英倫,就算處處都跟片中一樣嶄新堅顧,必然還是有一些可侵的破綻(例如守軍鬆散之處等,)又何苦僅在一地決戰?亞瑟的領袖能力再偉大,也不可能在一夜(或數夜間)將黥面族盟友部署妥當,還架設好重武器,唯一的解釋是黥面族原本就是有備而來。然而如此說來,亞瑟能給的實質幫助應該在於提供長城以南的各種兵要資料,以及協調羅馬人在撤離之前協助佈下最後的煙霧與火焰陷阱。最後親身上陣的衝殺或許也有打亂敵陣的功效,但黥面族的衝鋒與主角們下馬砍殺的“頭目戰”就顯得無意義了──以戰況來講,黥面族不應該那麼早放棄長程武器的優勢來進行衝鋒陣內戰,落馬的武士也應該且戰且走,引誘敵兵進入黥面族大拋石機的射程內。說實在的,只要亞瑟作到說服羅馬人允許黥面族先過長程部署部隊這一點,就算沒有武士的奮戰,佔有地形與武器優勢(很可能還有人數優勢)的黥面族贏面依然頗大。

另外,男女主角的嘿咻場景也是老套無聊到極點。我一直覺得奇怪,為什麼幾乎每一部英雄電影都要來這麼一下,就算根據情完全無關?說是殺必死好了,那又為什麼每一部片中的嘿咻場景都拍得連運鏡、色調、演員動作都一個模樣,就好像童話故事中的王子形象,你若是把他們從原本的故事中剪下來,貼到另一個作品上,結果不會有人何人覺得不對勁?好萊塢的動作片拍了那麼多,還是經常有相當驚人的視覺效果,每部動作片都需要的嘿咻場景怎麼就不拍得認真點呢?

說真的,我實在說不上來我喜歡不喜歡這部片,甚至也很難評斷片到底算是好還是爛。或許應該說,這部片是一部和刻板印象中的亞瑟王傳說很不一樣,卻反而變得和大多數古裝戰爭片差不多的電影。雖然不差,但實在很難令人印象深刻。

回上頁